新闻中心
天博·体育金融危机案例全文(5篇)虚拟经济是随着虚拟资本的发展而出现的。如今,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虚拟经济,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金融危机。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2010年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都让人们对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内在机理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析,积极寻求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虚拟,其实质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诸如债券、股票及其衍生品均属于其范畴[1]。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债券关系与产权关系之间的契约形式。但当这部分契约被披上了“资本化”的外衣后,则是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进行买卖,从波动的价格中获取最大化效益,这充分证实了原先的契约关系凭证具备了一定的财富,并不是毫无价值。当发生金融危机或是信用紧缩严重缩减虚拟财富时,其虚拟性质才会被人们所感受到。如此特性就赋予了虚拟资产定价方式、运作方式的独一无二,进而诱发了一系列关于虚拟资产相关的活动,这便生成了虚拟经济。简而言之,虚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着重阐述经济系统中相关价值关系,并彰显了虚拟资产定价方法与运行方法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力。
对于商品货币关系而言,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滋生出虚拟经济,其出现与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2]。第一,优化配置资源。对于虚拟资本而言,其具有高度流动性这一典型特征。现阶段,金融市场已十分发达,有价证券,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等虚拟资本的载体可利用各种条件(现代信息、金融通信等)十分灵敏地运动,效率低流向效益高的领域是其典型趋势。对此,虚拟经济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科学分配与组合,进而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第二,加快发展经济,转化大量的消费基金与闲散资金,进而成为大额的生产经营资本。因为虚拟经济的流动性较强,投资者不论是投入还是取出资金均不受时间限制,且通过买卖活动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让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大大吸引投资者,在虚拟资本载体中,将一些原先计划消费的货币与日常闲散资金投入其中,并间接投入实物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投入资金量,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股民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转手卖出从中赚取差价。如果没有二级市场,难以把股票转换为虚拟资本,买到后也只能将其存放起来,到了一定时期后用于分取红利,如此一来就会限制人们的购买动机。但虚拟资本的存在,却可使人们积极购买有价证券,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经济。第三,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能够顺利地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有价证券,企业一定要做到高透明度,且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前景,不然便无人购买其发行的有价证券,就算购买等不了多久也会卖出。同时,有价证券上市形成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虚拟资本流向经济效益较高之处,不仅可为拥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加快其发展,也能把较大的压力带给那些经济效益较低的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方法,提高经营水平,获取最大化经济与社会效益。
虚拟经济,是将储蓄转变为实物经济所需的资金,以此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3]。然而,虚拟经济自始至终都是同投资活动相联系的。相较于实物经济的高流动、高风险以及高收益等特点来说,虚拟经济极具吸引力,可使得大规模的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中,并展开投机活动,投机过度便会诱发虚拟经济过度碰撞,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爆发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指标(利率、汇率、股价等)全部或大部分突然恶化的现象,其主要是因为人们均把其实际资产抛售变为虚拟资本,导致经济社会的动荡。基于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的案例分析,可总结出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0世纪中后期,拉美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通过发展经济,而加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中。但这部分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发展速度、结构以及效益存在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一味地追求高速度发展,而未重视效益和结构的优化。但是基于金融深化思想与理论的诱发,各国并不注重实体经济,且结构性偏差严重,开放金融市场,提高金融的自由化程度,以高速发展的虚拟经济刺激实物经济,使之可以持续高速增长,但因为实物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便导致的出现,使得一系列经济危机发生。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没有成熟的金融体系,过度扩张金融机构信贷,同时金融资产质量普遍不高,存在非常多呆账和坏账,无法较好地应对来自外界的冲击与巨大风险。而受不发达的资本市场的影响,使得一些东南亚国家往往选取银行为融资中介,通过短期的信贷来得到长时间的投资。但由于其他融资手段匮乏,使得银行往往以借新债还老债方式来弥补投资收益较差的情况。在政府过度支持的影响下,银行因为无须承担风险,所以便导致道德危机产生。加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特殊,会让银行做出一系列信贷过度扩张行为,简化手续,大规模以被高估的房地产、股票进行抵押,而在破灭后,就让抵押品(抵押的股票、房地产等)严重缩水,即使银行连本带息,收回也非常困难。当公众不再信任银行时,就极易引发挤兑的情况,导致银行面临严重流行性危机,进而诱发金融危机。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货币均与美元或美元一揽子货币相关联,然而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迅速,美元汇率上升,各国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汇率政策做出调整,让本国货币汇率和美元一同攀升,进而大大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外贸逆差。这部分国家因为采用固定汇率制,所以汇率机制毫无弹性可言,进而便提供了良好机会给国际投资资本。再加上这些国家未有较多的外汇储备,政府未集中精力干预外汇市场,所以收效甚微,反而承受的损失较大。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金融监管往往不到位。基于此,政府引导银行向外借款,毫无目的地刺激投资,导致房地产、证券市场有大量外资流入,使虚拟经济膨胀巨大。但面对外资的肆意横行,金融监管部门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进而提高了虚拟经济不稳定性,产生了大量经济泡沫,进而诱发了金融危机。
国际游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透过工业化国家金融危机分析得知,国际资本是主要推动力。因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较为迅速,也较多地打开了金融市场,加之金融监管存在诸多漏洞,因此为国际投机资本创设了大量牟取暴利的机会。这些资本均在不断地窥测,很多风波皆由其制造,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他们的触觉较为敏感,一旦发现危机迅速套现,而在发现没有较大的利益时又会快速逃离。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主要就是因为泰国金融市场受到了国际投机资本非常大的冲击,国际游资外部的不断冲击,只会导致虚拟经济内部结构土崩瓦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再加上受到经济虚拟化的影响,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出现,追究其根本在于虚拟经济迅速发展。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为了能够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出于对虚拟资本(内在脆弱性)、虚拟经济(易膨胀性)特点的考虑,政府加强监管金融市场已势在必行。现阶段,金融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且各国金融机构竞争日益白热化,金融产品、多元化业务不断涌现。所以,金融监管也应由过去的单一监管转变为灵活监管。第二,加快改革金融体制,建设相关制度。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因为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不能较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金融冲击。所以,若要有效抵御金融风险,就一定要重视建设合理且与国情相符的金融制度,同时加快金融改革,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培育、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资产品质,强化政府金融监管水平。第三,维持国际金融稳定持续,其关键在于提高发展中国家金融地位。目前,大多数国际金融体系均是由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而在一个完善且与大部分国际利益相符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应平衡各个国家的力量,如此方可长时间维持这一秩序。
总之,虚拟经济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发展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实体经济。金融危机是最大的危害,也有导致发生经济与危机的可能,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今,对于虚拟经济,不得视而不见或完全否定,对其运动与发展规律要认真研究,尽可能消除其消极影响。
[1]张晓倩.浅析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企业导报,2012(12):44-44.
[2]黄智通,王蓝.资本主义、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新财经:理论版,2010(11):69.
银行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大而不倒”问题,是因为“大而不倒”问题在此次危机中的体现及其强外部性。而这场危机的根源一定程度上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委托问题,包括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次贷危机的引发实际上和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抵押支持证券这种金融创新为次贷危机创造了条件,而次级抵押市场所谓的发起-分销模式及其引起的各种问题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分散的个体,通常是抵押经纪人,是抵押的发起人,之后抵押作为证券的标的资产被分销给投资者。经纪人同时也是发起人,发起的越多,其所赚取的佣金也越多,因而没有动力去评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偿还。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可以用购买房子,如果房子价格上涨,他就有利可图,如果房子价格下跌,他只需走出房子即可。因而其你像选择问题非常严重。同时,由于抵押经纪人的目标与利益和抵押证券投资者并不一致,他会积极游说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购买住房,甚至在手续和程序上帮助造假。而在银行层面,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可以通过承销抵押支持证券与担保债务权益等结构化信用产品来赚取利益,因而没有动力去检查是否这些证券最终会得到偿付。事实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都因为抵押类证券而遭受损失。
试以破产的雷曼兄弟来说明问题,雷曼兄弟过度将资产配置于住房抵押相关资产和商业地产抵押资产,从而在房地产价格下降时,受到巨大冲击。自2007年起,这两项资产就面临这巨额的减值损失,这导致雷曼的资产大幅缩水。2007财年雷曼兄弟上述两项资产的减值损失高达61亿美元,占其资产建议总损失的89.71%,是雷曼破产的重要原因。在地产价格上涨时期,将资金投资于住房市场,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并不在意背后的借款人能否还得起房贷,也不在意当地产价格下降时受到的冲击。而当危机来临时,雷曼兄弟受到了惩罚。金融危机的背后,毫无疑问与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银行的高级管理层采取冒险的投资策略,依赖过高的投资杠杆比率来赚取高额利润,而资金来源更多依靠短期负债。投资于地产类抵押债券其相关衍生品,并没有监督和管理好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没有以股东的长远利益为重,更多的是在追求短期更好的业绩,从而获得高额薪金。短期和长期目标不一致,体现的委托人和人的根本利益不一致,而银行的董事会,没有能够有效监督银行高管的冒险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能有效的估计其投资风险天博·体育。
银行税是针对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问题而设计的。在危机之前,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已经征收了金融交易税,而2010年各个国家和机构相继提出了各自的银行税计划或建议。IMF在2010年6月为G20提出了金融稳定贡献金、金融交易税和金融活动税方案。美国是最早提出征收银行税的国家。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此后众议院和财政部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银行税征税方案,然而到了2010年6月29日,由于各种原因,美国的银行税方案没能在国会通过。而德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一个计划征收银行税的国家,其计划出台于2010年3月31日,议案规定每家银行年缴税总额不超过其当年利润的15%,年征税总额拟为10亿—12亿欧元,在2010年8月25日经德国内阁通过,易于2010年年底生效。英国、法国、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征收银行税。英国是目前征收银行税比较完善的国家,也是银行税征收的代表。英国首先在2009年征收薪酬临时特别附加税,要求2009年12月9日起至2010年4月5日,凡在英国运营业务的银行(包括外国银行的英国分支机构)和房屋融资协会,向员工支付任何超过2.5万英镑的奖金时,不管什么形式,除需要缴纳的收入税和社会安全贡献金之外,均需一次纳50%的特别税,使得有效税率达到64%,并且还设置了反避税条款。虽然是个临时性的条款,但是英国成为第一个利用税收作为控制银行业薪酬及风险状况手段的国家。为了鼓励银行转变高风险经营模式,避免出现用纳税人的钱替金融危机埋单的情况,英国财政部于2010年12月9日公布了《2011金融法案》,明确规定开始征收“银行税(BankLevy)”,作为现行有效监管的补充,以加强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应对和处理能力。法案对征税对象、税率、税基等具体征收办法做了详细规定。银行税的课税对象为以资产负债表负债规模超过200亿英镑的大型银行、金融集团、抵押协会(BuildingSocieties)以及外资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而资产负债表负债在200亿英镑以下或者银行业务占比低于50%的机构不纳入征收范围。虽然“银行税”的税基为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部分,但是并不包括加入存款保险计划的存款、负债中200亿英镑以下的部分以及用来购买英国国债的存款。
不良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是导致众多金融机构流动性丧失的原因之一。而其不良公司治理结构表现在:第一,财务策略和投资策略主要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制定,而公司董事会没有能力、或来不及对其约束。公司业绩过于依靠首席执行官的个人能力是欧美企业的通病,虽然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然而经理人并不总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来确保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造成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不一致。欧美公司靠完善的产权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使管理团队专业化,在市场竞争中,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例如史蒂夫乔布斯之于苹果是最著名的例子,不少职业经理人带领公司走向成功,然而,或许他们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某次重大失误,会断送公司,例如这次危机中的富尔德,或许,只是依靠个人能力,并没有为公司培养出合格的人而遭受损失,使公司不能像吉姆科林斯所著的书一样《基业长青》;第二,内、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实效指的是,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没能有效影响公司的前进方向,或者说,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自己没能准确判断公司状况和合理的长期目标,导致短期目标和长期利益不一致,或者是内部监视机构没能有效监控风险,在发现风险时不能有效影响公司管理层,或为时已晚。这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都有所表现,例如雷曼兄弟在2007年至2008年,对富尔德行为的约束失败,并且人员调整为时过晚,AIG的整个公司缺乏对其投资资产的风险敞口的了解。而外部监督机制失败表现在评级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不好的作用,因为其收益要考所评级的对象关联,因而会受到主观利益的影响,并且,在评级下调的过程中,加剧了市场的恐慌;第三,公司的约束激励制度实效,这是导致经理人和股东及公司长远利益不一致的根本原因。经理人采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策略,追求短期内的高额利润和股价上升,而部分股东则被短期利益蒙蔽。在金融危机中,危机企业的高管仍然获得高额薪酬,而为保护这种制度所发明的金色降落伞制度,使得某些高层在其冒险行为失败公司收到收购后仍然可以享受高额薪酬。
征收银行税可以说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中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征收银行税能影响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表现在:
第一,银行税是财政税收手段,财政税收手段能提高公司战略和操作的透明性,帮助股东和监管机构了解公司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运作行为是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以便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银行税作为财政税收手段能提高透明性表现在,税收申报本身要求公司就其被征对象作出详细披露,就Banklevy或金融稳定贡献金而言,要求金融机构其对不包括加入存款保险计划的存款、负债中200亿英镑以下的部分以及用来购买英国国债的存款的其他负债部分对税务机关作出详细说明,就金融交易税FTT而言,金融机构将会要求披露其每次短期融资交易,这不仅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负债状况,更能反映不同时点的短期负债变化情况,从而冒险行为更易被监测,就金融活动税FAT而言,财政税收手段可以让公众及时了解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世”为标志,我国正式融人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自那以来天博·体育,我国依赖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毋庸置疑,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全球化作为“双刃剑”的事实。此次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就显现无疑,主要是它会在重要经济体之间传递危机,从而使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失效。因此,一国在融人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因势利导,量力而行,逐步开放,构筑必要的防火墙,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定的自主性。教学中要告知学生,迷信全球化,迷信美国化,完全不设防,是天真幼稚的,万万要不得。
战后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架构的经济秩序,比及战前建立在殖民体系基础上的经济秩序是一大历史进步。但由于这一经济秩序仍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故仍具有诸多不合理性,主要是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缺失、发达国家对外实行双重标准。至于美国更是利用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掠夺世界财富。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或被美国金融衍生品直接拖下水,或被美元所“绑架”,为防其贬值而被动施援。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必须进一步改革,目标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与话语权。
从国际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证上,许多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尽管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初级阶段,出口同时还负有完成“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因而,我国政府、企业都有极强烈的“出口冲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形成“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重外贸轻内贸、重出口轻进口、重国际市场轻国内市场。结果是国内市场发展迟缓,内需不旺。此次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启示之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国内需求,外部因素只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教学中,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应该恰当评估,过度强调必然有失偏颇。对国内需求在讲解时也要细分。需求可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国内需求不旺,主要是说消费需求不旺,而消费需求不旺,又是由于农村市场发育不良,农民购买力薄弱。十七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具有非常的意义。农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全局问题,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药方。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谋取贸易顺差是十分自然的。但贸易顺差毕竟是贸易不平衡的表现。长期的大规模的贸易顺差首先会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国家间长期经贸关系发展,同时会导致一国国内经济紊乱,不利于一国经济稳定发展。我国2007年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就与贸易顺差过大有直接联系。由于这一原因,人民币大幅升值,国际资本流人,加剧了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恢复贸易平衡,就要辩证认识进口的作用。进口要花钱,国人通常感觉不爽,教学中讲得也不到位。其实,我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制造业大国,国内的资源早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我国每年消耗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各类非金属矿石,相当部分要靠进口。没有进口,我国就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意义绝不低于出口。进口的本质是用纸币(随时可能贬值)换稀缺物质,买国民福利,只要贸易大体平衡,何乐不为?
“比较优势—资源享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占有显赫地位。这一理论把国际贸易的基础确定为比较优势的差异,又把比较优势的差异归结为资源察赋条件,从而证明自由贸易比闭关自守更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一国国民福利,对指引落后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有积极意义。但实践也证明,长期秉持这一理论,也足以使人思维静态化,丧失进取精神,放弃竞争优势。其实,在当代市场组织中,不完全竞争早已取代了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差异、品牌创新、知识产权也超越了资源察赋的限制。这些都使得依赖比较优势的国家成为“双赢”中“少赢”的一方,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一方成为“双赢”中“多赢”的一方。假以时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仍会拉大,于是“马太效应”重现,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靠低成本优势只能行一时,不能行一世。此次金融危机袭来,广东、浙江大量“贴牌”出口企业倒闭,唯有重视新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品牌的企业能够浴火重生,就是竞争优势超越比较优势的明证。教学中应充分收集与利用这类案例,向受教育者灌输“从比较优势人手,逐步谋取竞争优势”的理念,灌输技术创新、差别经营、规模经济、知识制胜、品牌优先的经营战略,从而体现国际贸易理论的与时俱进。
所谓的狭义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受到举债融资的影响,从而导致经营成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被称之为筹资风。企业要想提升对外投资水平、扩大发展规模,就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支持,举债筹资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得以满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企业到期还本付息存在的实际风险。由于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利率的变动,企业很难对未来的偿还能力进行确定,导致投资收益率与借款利率存在一定的出入。若企业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投资收益率可能会高于实际借款利率,保证实现前期制定的经营目标;相反的状况下,则可能导致企业的收益率低于实际借款利率,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就会不断提升,这也是现代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若企业没有通过借款来投入更多的发展以及运行,就不存在其他的财务风险,借入资本的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对某上市公司———M企业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和调查,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其他风险的相同特征,还具有自我独特性,其热证包括以下几个表现。
(1)客观性。财务风险一般只存在上市公司所开展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为财务活动时客观存在的,所以,财务风险具有显著的客观性,任何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财务活动都会引发财务风险的存在。
(2)不确定性。风险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因为上市公司存在的不确定性引起,因此,财务风险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成因、产生时间、结果等不确定性之上。
(3)综合性。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企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也是现代上市公司面临各种风险呈现出的综合表现,综合性较为明显。
(4)可测性。财务风险在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具有具体的规律可以遵循,上市公司在对过去类似财务风险发生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定性或者定量分许的技术方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估计,采用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防范措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活动是现代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经营活动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所以,上市公司的所有资金活动中都存在不同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使用借入资金过程中,到期还本付息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股东收益或者利润出现变化,并给企业开展的各项财务活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筹资活动是现代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只有拥有较多的资金,才能够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筹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分别为债务和股权筹资。债权筹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金融机构或者银行实施借款,按照实际的借款利率对相应的利息进行支付,并偿还相应的本金。这种筹资方式受到债务结构、借款利息、偿还期限的影响,若不能够进行良好的管理,所借贷的资金必然不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还本付息的危险,不得不通过向银行支付滞纳金、罚息、低价、低价拍卖已经抵押的资产,还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出现破产的现象。股权筹资则是企业通过股票发行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湖综合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资金。这样的资金筹集方式不存在所谓的还本付息等风险,但是,若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企业给投资者创收的效益达不到前期的预定收入时,投资者可能会把股票抛出或者减少,从而导致企业股票价格不断下降,给上市公司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在进行各项筹资决策时,企业除了要对资金的需求量进行规划之外,还要尽可能选择相对合适的资金筹措方式,在对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权衡之下,提出风险防范以及规避措施。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因为投资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预期收益收到影响,从而出现损失本金的风险。企业投资活动主要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投资,其中的内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若公司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的结构不够合理,让企业无法与预期收益同步。对外投资分为投资其他经济主体、进行有价证券购买,不需要直接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就能够获取相对固定的利息。这也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被投资者很难偿还相应的资金。
(3)资金回收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产品销售阶段,表示企业不能够完整、及时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回收,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较多的风险。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工作,则会面临较大的账款回收风险。一般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回收金额以及回收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时间不确定性表现为拖欠、买者难以在规定的时间支付相应的欠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收回,出现再生产资金短缺。收回金额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则一般为坏账风险,也就是指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4)利润分配风险.企业在完成相应的产品销售之后会获得利润,这种利润分配风险就是指企业所获得利润不能够及时进行分配,产生的分配与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企业今后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企业实施的会计工作存在不合理或者客观因素,从而导致当期利润出现虚增的现象,导致利润分配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若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采取的是现金分配的方法,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再生产以及偿债能力受到影响。若不采取现金分配,则会导致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受到措施。企业再次分配是对金额进行分配,若把所得利润分配给股东,企业的留存收益就会相应的减少,严重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种再生产活动。
(1)外部风险。这种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环境、法律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条件的同时,也导致企业面临各种无法改变或者难以预见的风险。a、环境。所谓的环境一般是指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背景,包括体制、制度、方针政策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主要是指各种货币政策,例如汇率和利息。若出现银行利率降低的现象,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所需要负担的利息,从而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来进行经营范围的扩大或者再生产;相反的情况下,银行多进行紧缩,提升利率,则企业负担就会增大,导致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大,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动受到影响。对于存在国外资金来往的上市公司而言,汇率的变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b、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生存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状况,这种经济状况包括国家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资源以及交通运输等,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上市公司实施不同的经济政策。任何企业的经济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包括初期、发展期以及衰退期。企业难以改变这种经济环境存在的变化。在发展初期,大都缺少自有资金,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衰退期的企业经营业绩相对较差,企业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c、法律环境。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形态,包括相适应的法规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机构等。环境、法律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被称之为因果关系。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活动必须要要在规定的法律框架下完成。但是,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体系依然存在较多的漏洞,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收到影响,从而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内部影响原因。例如很对上市公司为了获得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其他外延项目,不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考虑,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有的企业受到人员管理管理、筹集资金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上市公司内部原因主要品包括筹资决策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资金结构、决策不科学、投资多元化、存货结构不合理、资金流动性不够显著、股利分配政策不够合理等。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机理的分析,要想从根本上控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就要从企业发展实际现状出发,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
上市公司要在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从根本上规避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主要是对可能不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各种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上市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以及收益的关系进行权衡,采取承受、规避、分担以及降低等措施,保证从根本上降低上市公司的损失。例如M上市公司管理和领导阶层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规避企业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在结合自身经营范围、市场竞争力、市场不稳定因素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前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预防措施,从而保证上市公司在面对各种财务风险时,启动风险应急预案,从根本上降低M公司的损失,在其他经营范围或者产品相同的公司群中,降低风险或者控制成本,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财务部门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扮演着事中控制的角色,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一般是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财务阻断性的控制,避免风险扩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尽可能发挥公司财务部门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调度作用,强化公司财务体系在发生财务风险时的实际控制能力。首先,要听从总会计师的指导,对公司财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完善的内容包括公司财务保障体系、公司财务体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财务监督工作体系等。为了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在开展各种跨国业务过程中尽可能不出现风险,还要加强与外汇经济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的合作,签订外汇期货合约、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合约等。对上市公司开展各种外币业务,要财务相应的保值措施,发挥税收策划部门的职能以及作用,减少以及分散汇率变动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各种外汇风险。
强化资金周转力度,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随着现代集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建立奖金池,把公司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集中进行运用。在集团内调剂中对资金进行使用,从根本上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保证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银行系统实现链接。
所谓的财务风险事后控制,主要是指对上市公司已经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并提升上市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首先,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的准备金制度,从而更好地防范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档案制度,从而保证为企业经营以及管理者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以及资料说明,发挥风险事前管理作用的同时,为上市公司风险事后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持。还要对债务重组进行利用,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偿还,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保证债务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达到继续经营的目的。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机理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能够保证上市公司不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上市公司要想从根本上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就要能够从制度完善、人员素质提升,做好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工作,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是一个结构调整、需要付出代价的时代;第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产业升级的时代;第三,这是一个需要制度来支持技术创新的时代;第四,这是一个垄断与反垄断斗争进一步加剧不同利益集团矛盾需要科学调解的时代。
(1)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缩减、资产可能出现减值。此次金融危机一方面致使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出现缩水,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到存货,特别是大宗商品存货的价值;应收账款也可能因为债务人财务困境面临减值计量的问题。
(2)上市公司资金链可能出现断裂。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诸多经济市场呈现疲软势态,商品需求量减少。
(3)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倒闭,这就提供了行业重组洗牌的机会。但进行并购重组要涉及很大的金额,上市公司一般通过再融资的方法来解决资金问题。而对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并购重组后企业的财务负担以及经营控制权的让渡。
(4)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上升,利润下降,投资收益锐减。现有市场需求的减弱,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开拓新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此上市公司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压缩利润空间。
(5)上市公司融资可能出现困难。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投资者或股民对证券或投资失去信心,证券市场萎缩。银行为了减少放贷风险而不愿放贷,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无法得到,从而使正常融资受阻。
(6)上市公司可能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之后,上市公司为了维持原来的营运规模不得不增加负债,而的困难是借款成本进一步增加,一旦某一无法及时归还,出现债务问题,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该公司是我国塑料包装膜行业的龙头老大,拥有BOPP热收缩系列薄膜、BOPET和CPP等三大核心产品,其中BOPP薄膜的产销量均居国内首位,公司还是国家烟草总公司指定的规模最大的烟膜定点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并荣获全国软包装行业评比第一名,其垄断优势极为突出。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2009、2010连续两个年度业绩出现亏损。2011年4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鉴于中达股份的财务状况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Zeta模型判别式为:Zeta=6.56X1+3.26X2+6.72X3+1.05X4。式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总负债。Zeta模型的判别标准为:Zeta1.1时,代表很高的财务困境率;1.1Zeta2.6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明,处于灰色区域;Zeta2.6时,企业处于安全状态。在对财务风险整体分析后可以看出,该上市公司2006年度处于安全状态,金融危机发生时财务状况开始下滑,出现一些财务问题,金融危机后的2009及2010年度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陷入了很严重的财务困境。作为行业中龙头老大的该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该企业没有良好的应对此前所发现的财务风险,导致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公司管理层在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要坚持科学的风险观,具备认识与控制各种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将风险控制与防范推广到所有员工的意识中,把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让全体员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警惕性;最后,要提高公司管理者对财务预警工作的认同程度。
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最根本措施,要降低财务风险,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标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时,一方面应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从组织上、经济上明确划分其风险责任,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赋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调动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促使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处理程序,明确财务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会计专业人员的职责,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为企业预防财务风险提供保障。
利用财务预警系统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天博·体育,预警系统灵敏程度越高,就能越早的发现问题,越有效的防范与解决问题,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上市公司应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完善的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内部预警机制不仅使预警工作经常化、持续化,而且保证了预警系统功能的发挥。
(1)筹资风险的防范。防范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是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融资结构多源化,严格控制负债规模。理论上来说,负债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高,许多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负债比例过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资不抵债,从而引发财务危机,有的甚至最终走向破产。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企业更应总结此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调整自身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评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考虑控制负债规模,保证资金的利润率不低于负债的利息率,合理安排长、短期融资项目,减少货币变动以后给企业增加的成本。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承担着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性,并结合该课程的实际特点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打造一个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以推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创新变革[1]。
近年来,国家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也开设了金融学课程。为了适应金融业的国际化开放发展需要,各金融部门、企业单位对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属于理论性和实务性均较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可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国际金融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可培养出适应国际化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只是目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面临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教学问题:首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不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国际金融课程人才培养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其次,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导致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活力不足[4]。尤其是国际金融课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理论性的特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并不利于保障学生在这一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成效。最后,国际金融课程的实际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更多地只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却很少能够让学生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剖析金融现象,理解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及相关问题[5]。长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教师可迎合网络化教学的发展态势,引入在线教学模式,对现有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让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焕发出不一样的教学活力。
在线教学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之中,可发挥较佳的教学优势:(1)在线教学模式可支持教师开发更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让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补充、更新与丰富,有利于系统地夯实学生的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同时也可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相关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更全面的国际金融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水平。(2)在线教学模式可支持教师运用科学的网络技术手段来直观展现一些不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使其克服一些可避免的学习障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效率[6]。同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会更主动地探索国际金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3)在线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工作的全貌,可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懂得从网络渠道获取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从中了解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当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时,他们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升,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4)在线教学模式使学习安排更加灵活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交流、及时反馈、问题讨论、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因此,线上教学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不会无所适从,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打造一个在线教学模式,推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创新变革。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可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科学地调整课内外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高效率地开展学习。就国际金融课程而言,这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好一节课的知识点[7]。因此,教师可在网络环境下引入翻转课堂模式,从课前预习入手,初步打造国际金融课程在线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就初步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开展“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的教学之前,可通过思维导图学习工具建立起本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架构,并将其传送到学生的移动网络终端设备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展开自主的课前预习,尝试根据自己预习的重要知识点,对该思维导图架构进行完善。教师还可以建构一个以“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第一层级的思维导图内容可包括“长期动态的政策目标”、“短期静态的政策目标”。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这两种类型的政策目标展开自主的探索与学习,然后建立起第三层级的思维导图内容[8]。学生可通过网络渠道积极地搜集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料,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将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的本质。然后将其归述到思维导图内容之中,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开放经济下内部政策目标与外部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性。根据学生的自主分析结果,学生可继续完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新课教学开展之前就初步建立起知识结构,可奠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好相关国际金融知识的基础。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微课”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块,它可支持教师制作精品微课程,展开在线的精品微课教学,可提高在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9]。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课”教学模块,对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例如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一课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制作相应的课件,然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在正式开展教学前,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的重要知识点展开高效率的自主学习。比如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可包括“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投机性资金流动的内在规律”等等,教师可分别制作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课课件,并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微课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搜索相关资料[10]。比如学生在学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这一知识点时,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连线,通过线上查询的方式了解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真实情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际金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并搜索真实材料(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危机国的汇率变化及国际收支情况),将其运用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后果,提高学生在线上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效果[11]。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在线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强这一特点,加强在线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活动更深入、更高效地学习国际金融知识。以往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缺乏足够强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国际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若是教师将在线教学与互动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改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12]。因此教师可积极利用在线课程互动模块展开活跃的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互动性的讨论与交流之中。例如在“汇率决定理论”这部分内容的在线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合理设计一些具有研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线上互动活动中积极展开自主的思考,并与同伴展开知识问题的研讨与交流。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某段时间内汇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关键的影响因素?该怎么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若是面临金融危机,该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学生可自主地在互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接受其他伙伴的提问或者其他学习小组提出的质疑,展开比较深入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国际金融知识,最终可有效保障国际金融课程在线结束语
在线教学模式是当前备受各校教师关注与重视的先进性教学模式,它可支持教师灵活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展开先进性的教学[1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金融授课教师将其引入到自身的课程教学之中,可显著改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应立足于国际金融课程的实际特点,真正打造科学可行的在线教学模式,保障新时期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1]李佳珂.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黑龙江科学,2017(15):96-98
[2]刘震,谢玉梅,郭建伟.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90):102-103
[3]倪琳.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74-175
[4]屈波.“互联网+”时代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河南教育(高教),2017(06):74-76
[5]卢敏,李建浔.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当代经济,2016(15):108-111
[6]邵金菊.《国际金融》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目标.轻工科技,2015(10):149-150
[7]凤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58
[8]唐志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河西学院学报,2009(03):117-120
[9]谢远松.基于微信的高职国际金融课程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99,401
[10]高山.以兴趣为导向的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49-50
[11]巫雪艳.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趋向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160-161
[12]李全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智库时代,2019(26):204-205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