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天博体育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docx免费在线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一 全球供应链危机蔓延?? 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事件】 王有鑫(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物流、劳动力、能源等多个领域出现明显的供应链瓶颈。物流方面,各大港口装卸货物延迟,集装箱紧缺,运费高企,很多零售商和进口商无法按时收到货物。10月7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升至5650点,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较2021年年初提高4倍多。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部分海外订单转移至中国,自亚洲始发的航线运力尤为紧张,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2020 年 6 月的 840 多点飙升至 2021 年12月底的 3344点。劳动力方面,疫情下各国加强对移民的管控,发达经济体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劳动人口自愿失业增加,港口普遍缺少卡车司机和装卸工人,等待进港的货轮增加,货物大量积压,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物流领域的紧张状况天博体育。能源方面,各国经济逐渐从疫情中恢复,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需求强劲反弹,但在绿色转型背景下,全球化石能源投资减少使得相关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21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大国均面临能源供应危机。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电价连创历史新高。为此,美国宣布将和部分石油消费大国一起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缓解国际石油供需失衡和价格走高压力。【点评】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分工深化和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全球产业链发展迅速并逐渐成熟,推动全球化快速发展。在此次疫情冲击和地缘波动下,全球产业链受到很大冲击,引发结构性供给不足和通货膨胀上升,全球PPI和CPI价差普遍扩大,对经济复苏形成很大影响。疫情冲击和疫苗分配不均,全球正经历严重的供应链危机。疫情对各国冲击不同,疫苗分配在各国严重不均,亚太和非洲地区大宗商品出口国接种率较低,限制了当地生产恢复和产品提供。从生产端看,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关键零部件供给严重不足。芯片交付周期已由通常的9~12周延长至22周以上。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铜、镍、铝、锡等工业金属库存下降,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从物流环节看,各国疫情封锁措施和主要港口疫情暴发扰乱了国际航运效率,发达经济体劳动力短缺进一步恶化内部物流效率,大量货物积压港口,无法及时运到国内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瓶颈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影响。一是上业供给短缺,通过全球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传导至中下游,放大对经济影响。以芯片行业为例,芯片是交通运输、机械、电子消费等行业的关键中间投入品。据估计,2021年芯片短缺将使全球汽车产量减少770万辆,相当于疫情前产量的8%,营收减少2100亿美元。二是全球呈现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滞胀风险加大。2021年,各国通胀水平远超预期,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通胀上升幅度不同。其中,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经济体通胀大幅上升,俄罗斯、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通胀涨幅更大,粮食、能源等行业价格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根据测算,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世界经济多支出两个百分点的GDP成本。各国PPI高企,与CPI形成“剪刀差”,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轮通胀面临需求和供给双重变化,正在从“暂时性”走向“长久性”,将长期困扰全球经济复苏。三是企业和零售商行为改变,可能加剧供应短缺。为抵御供应链中断带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逐渐加大库存,部分零售商趁机囤货居奇,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负向的螺旋效应,加剧全球供应短缺。四是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上升,国际生产分工格局面临重塑。一些国家推动产业链回流计划,试图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弹性。但产业链回流和自给自足倾向将降低生产效率,不仅不能提高生产韧性,反而将阻碍企业市场开拓和盈利改善。目前来看,疫情演变的不确定性和疫苗分配的不均将继续冲击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危机将在短期持续。供应链瓶颈主要是大宗商品供应波动、物流效率和生产效率问题,预计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前后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供应链中下游的芯片、制造和工业金属等产品产能利用率已较高、生产供应弹性较低,加之一些国家推动的产业链重构措施,这些产品供应短缺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二 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 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迎来新拐点【事件】赵雪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步入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联储缩减购债(Taper)预期不断强化。特别是通胀水平加速抬升,隔夜逆回购交易量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市场流动性呈现过剩局面,美联储立场逐渐松动。在2021年7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首次明确讨论Taper计划,如果经济复苏符合预期,年内可能放缓资产购买步伐。同时,美联储宣布新增两项隔夜回购工具,即常备回购便利(SRF)和外国央行回购便利(FIMARepo),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未来货币政策转向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在9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进一步释放Taper信号,明确缩减节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发言中表示,如果经济继续与预期一致,可以在下次会议上采取缩减购债措施,同时强调2022年年中左右结束逐步缩减进程可能是合适的。北京时间11月4日,美联储公布11月议息会议声明,宣布开始Taper,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购买规模,并视情况调整资产购买速度。12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进一步加快缩减购债节奏,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完全结束Taper进程。【点评】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所长)美联储缩减购债从预期到行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2021年上半年,全球主要央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市场流动性不断累积,泰德利差降至历史低位,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使用量屡次突破历史新高。随着疫苗接种推进、经济反弹以及通胀抬升,美国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紧急抗疫”状态,开启正常化进程。在美联储引领下,欧洲央行表示放缓紧急购债计划,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央行亦缩减或停止资产购买,巴西、俄罗斯、智利、墨西哥、韩国等新兴市场央行提前加息或多次加息,表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步入尾声。基于现实情况与历史经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按照购债增量缩减、加息、存量缩表的路径推进,当然,不排除先缩表后加息的可能。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外溢效应,首先,全球流动性扩张迎来拐点。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美元流动性约占全球流动性总规模的七成以上。美联储等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开始边际收紧,从极度充裕转向偏中性,利率水平将会出现不同幅度抬升,进而使各国经历一次去杠杆的过程。其次,国际金融类价格将面临重估。美元指数重拾上行动能,非美货币汇率以及黄金等商品价格承压。屡创新高的未来可能出现较大幅度、较长时间的波动调整。再次,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企业与政府债务空前膨胀,规模分别为86.6万亿美元和86.3万亿美元。未来一段时期,随着纾困政策退场,融资条件收紧,财政可持续性受损,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面临评级下调、债务违约风险。最后,国际资金流向发生逆转。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国际资金因追逐风险收益而大量涌入新兴市场。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国际资金将从新兴市场回流发达经济体,从而可能使受疫情冲击严重、基本面脆弱、外债高企、国际收支过度失衡的新兴市场再现“缩减恐慌”。尽管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已经开启,但其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相较上一轮宽松周期,本轮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正常化进程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新冠肺炎变异毒株加剧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滞胀风险上升,货币政策需要在就业与通胀之间谨慎权衡,既要避免滞后操作,也要警惕过猛转向。在全球范围内,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疫情防控与经济走向存在差异,美国与欧元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货币政策周期分化,蕴含着市场波动与结构失衡风险,需要各经济体决策者进一步完善政策沟通协调,筑好金融安全网。经过世纪疫情与历史罕见的宽松刺激,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见底”,并与政府债务、金融市场,乃至社会运行高度关联,其功能定位与政策框架出现实质性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使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可谓任重道远。 ?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三 欧美国家物价水平大幅飙升?? 通货膨胀恐慌连锁效应凸显【事件】范若滢(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受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政策刺激、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21年以来,全球通货膨胀明显走高。分国别来看,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创下近5年来新高。其中,欧美国家物价水平大幅飙升。截至2021年11月末,美国CPI同比上涨6.8%,创40年来新高;欧元区CPI同比涨幅为4.9%,亦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水平也快速上行。截至2021年10月末,土耳其、阿根廷CPI同比上涨19.89%和52.1%,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分结构来看,能源、房租、汽车、食品等众多生产生活领域商品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截至2021年11月末,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结算价为80.85美元/桶,同比上涨83.83%,创近年来新高;截至2021年10月末,美国汽车新车消费价格指数报158.49,同比上涨9.17%,创近30年来新高。面对如此“高歌猛进”的通货膨胀走势,OECD、IMF等国际组织陆续发出预警,指出通货膨胀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天博体育。在此背景下,通货膨胀恐慌连锁效应正在快速蔓延,市场通胀预期不断攀升、风险资产价格震荡上扬、居民消费信心明显受挫,全球货币政策面临巨大挑战。【点评】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2021年以来,全球物价出现普遍、较快上涨。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物价水平均创近年来新高,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水平也大幅上涨。全球高通胀,甚至滞胀的担忧卷土重来。截至2021年11月末,美国国债市场5年期、10年期通胀预期均升至历史高位,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变化指数攀升至4.9%,亦创近10年来新高。全球物价上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供给侧冲击,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则是主因。全球经济复苏大幅提振了能源需求。然而,受疫情影响,能源供给恢复却严重滞后,叠加极端气候、全球绿色转型等因素影响,2021年以来,能源供需矛盾加剧,致使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1年11月末,CRB现货综合指数平均为569.46,同比上涨35.61%;布伦特原油和IPE英国天然气期货平均结算价分别为80.85美元/桶和210.21便士/色姆,分别同比上涨83.83%和430%。其次是货币、财政双宽松,为本轮价格上涨提供了适宜的货币条件。为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均实施了较长时期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致使全球流动性泛滥。截至2021年10月末,美联储、欧洲央行资产规模分别为85561亿美元和83661亿欧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9.7%和23.5%。同时,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推出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也使得居民收入水平骤增,杠杆率也有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杠杆率的提升,释放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再次是全球供应链受阻。受疫情影响,全球港口运作效率明显降低,美国补充库存的紧迫性和港口拥堵形成了“长鞭效应”(随着供应链向上移动,需求信息被逐级放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供求缺口加大,货物周转变慢、海运费用暴涨。截至2021年11月末,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比上涨了93%。物价持续走高给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一是加速了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型的压力。随着美国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正逐渐放弃“通胀暂时论”,开始对货币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2021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速Taper,按照当前的节奏,资产净购买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终结。在这种节奏下,债务总规模的压缩以及利率水平的提升,均为题中应有之义。这可能将引起全球流动性收紧,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流出、利率上升、汇率波动、资产价格下降以及通货紧缩等严重冲击。二是抑制需求进一步复苏。物价高企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缩水,消费者信心受压,影响经济复苏进程。2021年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9.5,降至9个月以来低点。三是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风险。随着市场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投资者对通胀担忧加剧,并频繁调整资产配置,以期规避通胀风险,所有这些进一步导致资产价格螺旋式上升,为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埋下隐患。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四 欧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 数字金融版图面临重塑【事件】郝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当地时间2021年7月14日,欧洲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公告称将在未来两年内调查评估数字欧元的技术路线、法律框架、应用场景和潜在影响等关键问题。自2020年10月2日发布《数字欧元报告》(Reporton a Digital Euro)以来,欧洲央行公开征求意见和组织实验,数字欧元项目应运而生。数字欧元项目启动基于以下背景:第一,数字货币需求愈加凸显。根据欧洲央行关于欧元区消费者支付态度的一项研究结果,2016-2019年更喜欢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受访者占比从43%增加至49%,更喜欢使用现金的占比从32%降低至27%,使用现金支付占支付总额的比重从79%降至73%。第二,现有支付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获得性较差;交易成本高;泛欧洲支付体系不完善,尚缺乏覆盖整个欧洲的支付网络;跨境支付效率低、风险大、成本高,跨境清算受制于由美国控制的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三,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和脸书(Facebook)等非主权数字货币项目迅速发展,对金融稳定性和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威胁的潜在风险需要无风险、可访问、高效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予以抵消。第四,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争相占据先发优势。【点评】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法定数字货币加速金融数字化进程,金融服务呈现多元化趋势。法定数字货币加速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向中央银行转移,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和中介功能,增加“数字化挤兑”风险,提高其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成本和不稳定性,对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利用其规模庞大的客户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最终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型科技公司共存竞争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生态。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在竞争中互补,支付体系将发生重构。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新型私人数字货币尝试解决传统私人数字货币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具备丰富的支付场景优势,促使央行时刻保持技术前沿,通过提供无风险、高效率的支付体验成为用户主要和首选的数字货币形式。由私人部门提供数字货币创新和产品多元化,由公共部门确保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和效率,可能成为各经济体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的重要策略。未来,欧洲央行可能考虑顶层设计和监管框架,使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共存互补,鼓励部门利用法定数字货币的结算功能和稳定性进行创新,扩展法定数字货币可用性。各经济体法定数字货币博弈日趋激烈,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亟待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增加了国际主权货币竞争的数字化维度,其具备的安全性、流动性、高效率、可扩展性等特征将进一步加强其国际使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体将巩固,甚至提高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各经济体高度重视并积极研发应用,争相占据法定数字货币先发优势。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是各经济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要目的,但各经济体法律体系、监管制度、地域文化不尽相同,“一刀切”地实现跨境支付全球化的统一标准任重道远。因此,探索多国数字货币安排,打造互信互认、连接互通的数字货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IMF、BIS等国际组织应协调推进各经济体在数字货币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帮助其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有效监管,防止跨境支付场景中可能出现的监管套利和洗钱风险等。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五 先行者资本爆仓引发美股震荡?? 非银金融机构监管改革提速【事件】 熊启跃(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21年3月下旬,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先行者资本(AchegoesCapital Management)因市场极端波动、大量使用金融杠杆等原因出现保证金账户亏损。由于无法继续追加资金,其保证金账户最终违约。违约共造成交易对手高达1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瑞士信贷和野村证券分别损失55亿美元和28.7亿美元。此外,瑞银、德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参与了相关交易,但由于采取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措施,机构间损失分化较为突出。为缓解损失带来的冲击,瑞士信贷发起了19亿美元的再融资计划,同时更换了首席风险合规官和投资银行板块负责人。违约前,先行者资本重仓配置了大量科技股,包括维亚康姆、百度、腾讯音乐和探索通信等,并以这些资产向交易对手开展融资融券、总收益互换等交易。2021年3月以来,美国科技板块股票的震荡下跌,是先行者资本保证金账户违约的重要原因。为挽回损失,交易对手不得不大量抛售证券。抛售期间,维亚康姆股价从最高100.79美元降至 36.89美元,百度从354.82美元降至174.05美元,腾讯音乐从32.25美元降至14.31美元。股价的极端波动加大了投资者风险,也引发了美股的震荡。【点评】贺力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先行者资本是一家主要投资美国股票市场的对冲基金。2021年3月,其爆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偏好激进。作为对冲基金,先行者资本的逐利性特征突出,大量通过融资融券和衍生品业务积累金融杠杆、博取高额收益。总收益互换(TotalReturn Swaps)是类似“对赌”协议的金融衍生产品,在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后,便可放大标的资产名义本金。爆仓前,先行者资本通过总收益互换实现了高达17倍的杠杆,而其融资融券业务历史平均杠杆在4~5倍。二是投资策略失误。保持多空平衡、分散投资标的是多数对冲基金防控风险采取的重要策略。2020年以来,先行者资本打破平衡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多头比例,多头敞口份额超过70%,从而显著加大了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先行者资本大量追逐高成长股票,风险敞口高度集中。2021年3月22日,其重仓51亿美元的维亚康姆股价单日下挫6.7%;3月24日,其另一只重仓股票腾讯音乐暴跌20%,个股亏损最终引发爆仓,并导致风险向重要交易对手和股票市场传染。三是监管和内控缺位。先行者资本的高杠杆、多头失衡、集中度上升等风险在爆仓前便有所显现,但监管机构和相关交易对手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是导致风险累积并最终释放的重要诱因。此外,该基金未能及时正确预见宏观经济环境和利率行情的重要变化及其对股价的冲击。近年来,全球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银行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发展步伐稳健;而以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增速加快,风险复杂性不断升高。2020年3月,美国主货币市场基金(PrimeMoney Market Fund)遭投资者大规模挤兑出现流动性危机;2021年3月,先行者资本爆仓引发美股震荡等事件都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上升的典型例证。针对上述变化,国际社会就强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已达成普遍共识。2021年10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发布的《罗马宣言》中指出,要从金融系统全局出发,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韧性,减少中央银行非必要干预。近年来,各国监管机构也从强化投资者保护、落实分类和准入监管、夯实资本和流动性、规范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推动资管公司参与被持股企业公司治理等方面持续完善相关政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进程提速。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六 欧洲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 供需失衡引爆全球能源危机【事件】邹子昂(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2021年,全球能源价格从2020年的低谷逐步走出。2021年第三季度,欧洲能源供需失衡问题开始持续发酵,引发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不断刷新纪录。鉴于欧洲天然气进口依赖性较强,进入冬季后,对天然气需求或将持续上升,在供给端无法快速改善的情况下,短期内欧洲缓解天然气供需失衡问题并压降天然气价格变得难上加难。截至2021年12月10日,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报268.8便士/千卡,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90%。荷兰产权转让设施指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报105.78欧元/兆瓦时,年内累计涨幅超过470%。高昂的天然气价格对电力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推高电力价格。受天然气价格上涨拖累,欧洲电力价格同步大幅上涨。2021年12月以来,欧洲主要电力市场价格均已超过200欧元/兆瓦时,较同年9月价格翻倍。从库存来看,欧洲天然气库存仅为满负荷水平的68%,远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的85%,如果冬季寒冷天气持续刺激需求,欧洲天然气库存甚至可能会降至零。受此影响,欧洲多个国家出现“电荒”,部分高耗能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濒临破产,区域性能源短缺问题或向全球性能源危机演变。【点评】蓝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天然气价格大涨的主因是欧洲能源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供应下滑。欧洲重要气田荷兰格罗宁根气田由于地震频发,最快将在2022年停产,该气田预计将影响欧洲天然气总供给的5%左右。同时,在欧洲各国战略博弈中,天然气减产成为俄罗斯抗衡欧盟的重要手段,致使该国对欧天然气出口大幅下降。二是风电等新能源供应尚无法完全承担稳定供能的重任。近年来,风电等新能源供应在欧洲能源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欧洲能源平稳供应越来越依赖风力供应稳定性。本轮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能源危机恐慌在英国发酵,很大程度上源于英吉利海峡风力不足,需临时使用天然气发电作为补充。三是碳中和背景下,欧洲油气公司削减油气产能。壳牌、英国石油、道达尔等欧洲油气公司都制定了降低上游业务的碳强度目标,承诺到2050年或更早成为净零排放企业,欧洲油气公司整体投资和产出在减少,欧洲天然气自给能力大幅下降,价格对外部供给短缺更敏感。欧洲天然气短缺问题或演变成全球能源危机。一是天然气价格引领能源价格普涨,将推升通胀水平。从需求端看,进入冬季后,天然气用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从供给端看,俄罗斯与欧美在天然气背后的博弈没有缓和迹象,天然气供应不足缺口恐难以修复。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企将向下游传导,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水平。二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上升。当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恢复尚不充分,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与全球能源价格高企引发高通胀的双重约束下,面临巨大的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风险,可能将陷于提前加息的无奈境况,导致经济政策失去主动权,经济恢复按下暂停键。三是能源危机恐将更频繁发生。欧美发达经济体在能源转型方面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和探索,但通过此次能源价格暴涨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全球能源转型“领跑者”的欧洲地区也尚不能较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变化。因为能源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涉及各个行业和部门,新旧能源体系交替产生的阵痛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当前,极端天气越发频繁,未来能源危机将随着极端天气的出现而周期性显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各国应在推行低碳目标的同时,密切关注能源供需两端的安全和稳定,保障整体能源安全。能源体系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经济发展。各国应实行传统能源稳步退出和新能源平稳发展并进的战略,在新型电力供应系统建设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更替传统能源的使用。同时,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合理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使用多元化。?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七 全球最低税率达成共识?? 多边税收规则迎来历史性转变【事件】曹鸿宇(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2021年10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的声明》天博体育,支持15%的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多边税收治理改革达成历史性成果。全球税收规则多边方案2013年由G20授权OECD设计提出,旨在解决全球范围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2019年OECD提出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双支柱”方案,其中第一支柱为数字企业征税权的重新分配,第二支柱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坚持在第一支柱议题保留自由退出权,“双支柱”方案搁浅。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希望通过增税计划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美国的竞争力。为配合国内增税计划实施,2021年以来美国大力推进国际税制改革进程,并表示不再坚持保留第一支柱的自由退出权。2021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呼吁G20推进落实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倡议以避免税率竞争,并提出21%的税率标准,高于OECD方案12.5%的标准。2021年6月,G7经济体率先就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标准达成共识,随后经多轮磋商,形成当前的方案。该方案涵盖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GDP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90%。未来这一税率标准将适用于合并收入超过7.5亿欧元的跨国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