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银行理财:积极求变 寻路2024刚刚过去的2023年,银行理财逐渐走出“破净”阴霾,规模缓慢回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数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3亿人。但“破净潮”对理财市场影响深远,“低波稳健”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旋律。同时,在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过去一年,银行和理财公司通过调降产品费率、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等措施来吸引客户,提振市场信心。
2024年,面对规模、收益率挑战和存款利率下行的新情况,银行理财行业正在重新思考如何立足自身定位,提升投研能力,改进运作模式,更好地服务目标客群,重塑自身竞争力。
“就规模来看,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的‘赎回潮’对银行理财造成了长久的负面影响,一直绵延至2023年3月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中信证券测算,在平稳渡过2022年底的“破净潮”和“赎回潮”之后,2023年3月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为24.75万亿元。随后几个月,市场规模在季节性波动中增长,至7月末达到27万亿元;8月、9月受债市调整影响规模小幅下降;10月起重新开始规模修复,当月增幅达到1.15万亿元;11月继续增加至27.32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业内专家估计,2023年末,理财市场规模或在27万亿元附近。“2023年12月市场规模可能会迎来季节性的大幅回落,但属于正常波动,2024年1月会很快恢复,市场无需担忧。”明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反超,离开了保持多年的最大存续规模资管产品位置。本次银行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反超是多重因素驱动导致。
“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反超,还是受到2022年底和2023年中‘赎回潮’的影响。”明明表示。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随着2023年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正式实施,现金管理类理财相较货币市场基金的比较优势趋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金管理类理财是过往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重要抓手,2023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加超1万亿元,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则下降超1.5万亿元。此外,受疫情后续影响,居民风险偏好较低,银行理财与存款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但公募基金的机构资金占比较高,相较于个人投资者,其资金来源相对更为广泛。
不过,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展望2024年,专家普遍对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持乐观态度。在明明看来,上半年理财规模预计将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左右,随着后续负债端企稳,理财市场规模大概率能够重回第一。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也认为,从现阶段情况看,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以及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净值化的波动性逐步适应,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有望逐步企稳。
从产品布局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银行理财的主要布局方向。《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超过95%,较上年同期增长1.32个百分点。
在资产端,银行理财投放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非标债权、同业拆借及债券返售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也达到93%。“资产配置中,2023年最大的变化是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在大幅回升,上半年占比提高到24%。”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显示。
王一峰认为,在经济逐步企稳预期下,居民风险偏好改善可能是相对缓慢的过程。展望下阶段天博·体育,理财仍将以低波稳健产品为重点方向,相应的,新增资金或主要流向开放式产品线。
由于产品以固收为主、资产配置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回升,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维持在低位,尽管有所波动但始终低于4%,远远低于2022年的高点。“考虑到理财大量增配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与理财关系更大的信用债市场走出了独立行情,市场无需担忧‘赎回潮’再起。”明明表示。
收益率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中,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3.39%,显著好于2022年平均收益率2.09%的水平。但同时,202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波动中趋于下行,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产品短期化趋势也在增强。
对此,明明认为,在2022年“赎回潮”的影响下,2023年上半年债市整体收益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理财资金配置压力较小,资本利得和票息收益均较好。但进入2023年下半年,债市收益率下滑,新发理财配置压力较大,因此,银行理财整体收益率有所下行。
“结合宏观环境看,在稳增长背景下,市场利率下行是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很难逆势提升投资收益率。”薛洪言表示,随着收益率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将会向着两个方向演进:努力降低波动性,用低波动匹配低收益;或是增大对权益产品的配置比例,用高波动、高收益创造比较优势。明明也认为,后续相关机构要考虑在安全范围内对债券进一步下沉增厚收益,或者寻找安全优质的非标资产提高收益。
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银行理财从为客户提供隐性刚兑的产品,逐渐迈向净值化、公募化、标准化,理财产品形态也与公募基金更为趋同。同时,银行理财依然面临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对母行依赖比较强等部分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提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2023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对旗下理财产品相关费率进行下调,调整对象覆盖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及浮动管理费等,还有理财公司决定暂不收取浮动管理费。普益标准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综合费率在0.3%至0.4%之间,较年初下降0.05%至0.1%,显著低于公募基金1%到1.1%左右的综合费率水平。
不过,在专家看来,“卷费率”仍然只是阶段性选择。明明认为,“卷费率”对于理财投资者有一定利好天博·体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但目前理财费率已经很低,未来仍需良性竞争,才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具体来看,银行理财负债端多为风险偏好较低的个人投资者,因此,仍需坚守绝对收益的理念,同时要加强负债端的投资者教育,让净值化观念深入人心。
投研能力仍然是立足之本。在专家看来,机构应该加大投研体系尤其是权益投研体系的建设天博·体育,在投资端继续深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收益。“对理财产品发行机构而言,需要全面提升对产品回撤的控制能力,在低回撤的基础上实现相对更高的收益,才能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理财产品的相对竞争力。”薛洪言表示。
积极拓展母行以外的他行代销渠道也是必要的发力方向。“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明明表示,届时投研体系完善,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优势明显的理财子公司将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他行代销的理财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占比超过了14.85%。当前,诸多大行已经上架代销他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发挥“鲶鱼效应”,倒逼本行理财子公司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他行代销渠道,逐渐减少对母行的依赖程度,增强自身的市场化竞争力。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