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天博·体育养老金融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目标定位。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金融和老年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把老龄化之危转化为养老服务金融之机。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化相关问题,我国不断推出养老相关政策,养老金融受到国家重视。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养老金融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运用金融手段解决养老问题非常重要,提出利用房产反向抵押养老金,引导各个金融机构积极投身养老市场,开发多元化养老产品。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从度提出建设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见。2019年国务院养老服务文件中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各个金融机构创新研发养老型金融产品和信托产品等,促进养老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
在2020年提案中,养老服务金融也受到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金李建议,要提升“银色经济”的系统性,通过强化极具灵活性和创新力的信托机制在养老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出代替房地产的经济新动力,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积极进行重要部署。
养老服务金融是利用金融工具解决中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金融活动,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养老服务金融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养老问题具有民生性、社会性和普惠性等特点,发展养老服务金融增加养老保障供给、提高国民退休生活水平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在养老服务金融顶层设计上建立了“三大支柱”、“四梁八柱”等。但是政策性养老方式显然不足以应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养老服务金融是在生命周期理论支持下,实现个人养老规划目标,保障中老年人高质量养老的重要渠道。制度化的养老金体系可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当社会大众想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就需要养老服务金融发挥作用了。
在养老服务金融市场中,社会成员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实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也可以在退休后选择以房养老,信托养老等,满足养老需求。
利用数据科技等手段提高养老服务金融的便捷性、亲民性、简便性和高效性是养老服务金融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人脸识别等科技的不断兴起和应用,金融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金融科技赋能养老服务金融有利于突破其时间和空间限制。各个金融机构可以以多种方式为中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录制理财投资视频和普及基本金融投资原理,包括但不限于机构官网,手机银行,第三方平台等。
养老金融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围绕社会大众综合的养老需求而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养老金融是一个概念体系,具体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分别指的是以储蓄制度化养老金、满足养老需求的财富积累和消费、为养老相关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为主要内容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养老服务金融是养老金融的重要部分,指的是为满足全体民众以实现养老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消费、投资、理财和其他与养老相关的需求,金融机构进行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活动。
养老服务金融的基本内容包括养老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两方面。养老财富管理作为养老服务金融的核心内容,包括工作期养老财富积累和退休期养老财富消费。
养老财富积累指的是除了国家养老金体系外,全体民众在工作期间自己实施的以养老为目的的财富积累活动。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开发类似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和养老投资顾问等针对人们养老财富积累需求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养老财富消费是人们在退休期间,将工作期间的养老财富积累用以继续管理并不断消费的过程,以此来实现高质量养老的目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开发出类似老年人财产信托、住房反向抵押等满足社会成员消费需求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包括金融设施适老化改造和软件的便捷性设计等,一方面利用技术和数据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便捷性,一方面致力于拉近金融和老龄人口的距离,促进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养老资金的长期属性明显,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养老服务金融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养老财富的管理。既包括工作期养老财富积累,又包括退休期养老财富消费。
养老资金在工作期间进行财富积累,退休期用于养老目的进行消费,贯穿生命周期全过程,时间跨度非常长。社会成员持有养老资金的目的包括保持资金购买力,对冲通货膨胀风险,保障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等。
实践表明,长期的投资更容易获得较好的业绩。养老服务金融的长期属性,使得养老投资更加稳健,更能避免短期风险,更有机会横跨整个牛熊市,实现养老财富保值增值。
社会成员应该提高养老理财投资意识,尽早进行养老资产的投资管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养老资产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保值增值过程中的风险容忍度。
社会成员参与到养老服务金融市场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他们进行的养老金融理财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和未来自己的老年生活息息相关,关乎老年生活是否有保障。
大部分国民对于养老资金的理财和投资是相对保守的,对于安全性比较重视。对于养老资金的理财投资,社会成员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此外,养老服务金融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他们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购房等重大消费,距离退休生活也愈发近,也愈发关注和在意退休生活质量,但是他们即将或者已经不再工作,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因此更注重安全性。
生命周期理论是养老服务金融的理论基础之一。在生命周期理论中,理性人会根据对自己寿命的预期和一生的收入预期来安排一生各个阶段的支出,从而能够将一生的收入做最出合理安排,目的是实现消费效应最大化。
但是,人的一生收支不平衡、不同步。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在未成年期消费大于收入。在中青年期,收入不断增加且消费占收入比降低,收入大于消费,会将其中一部分储备理财,用于退休后使用。
在老年期,消费再次超过收入。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在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过程中,社会的消费倾向可能提高,有利于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所以国民应该尽早安排养老资金,进行养老资金理财投资。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现金流稳定、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有保障。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差异很大。所以,需要重点关注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年龄、收入、风险偏好等特征,关注不同投资者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养老需求差异天博·体育。
当今社会养老保障有两大重要支柱,分别是制度化养老金体系和较为传统的家庭养老金。当今,在人口老龄化这个基本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家庭逐渐小型化,并且“4+2+1”模式凸显,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大大降低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由于我国养老金融发展时间短,原有养老模式留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养老金使用监管不力、养老金支付缺口庞大等。
现在养老金的资产管理能力也不足以应对当今老龄化问题。所以,社会养老保障的两大重要支柱略显乏力,存在保障不足的风险。
养老服务金融是保障当今社会养老的一个新的途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托、保险、银行等各个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社会成员通过参与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满足综合养老服务需求,从而有效化解养老保障风险。
当今,我国养老金金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第三支柱迟迟未能落地,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失衡天博·体育。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占比非常小,作用有限。
第三支柱的发展需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支撑,也就是需要养老服务金融的支撑。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22号文”表明国家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会扩大,包括公募基金等产品。
所以金融机构应加大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差异性,不断扩大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的有效供给,完善养老金体系。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天博·体育,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已经不仅是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引起重视。养老需求日渐多元化、丰富化。
但是,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能否自理生活、可获得的现金流是否稳定和养老资金是否充足等都会给退休生活带来不确定风险。
根据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充足的养老储备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但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家庭养老支持和制度化的养老支持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应对社会大众日渐多元化、丰富化的养老需求。
所以,大力发展市场化的养老服务金融,让国民积极参与到养老资金储备或者理财投资活动中来,提高国民养老金融意识,能有效拓展养老储备渠道,促进社会稳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