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2011年11月,中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提出了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片区扶贫开发战略。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的总体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天博·体育,充分发挥金融在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转型中的作用。
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西北地区的中央银行派出机构,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一直以来都把金融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研究问题,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新的十年“扶贫开发纲要”颁布之后,西安分行在推动金融扶贫开发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总体看,陕西省贫困地区呈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等基本特征,金融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全省10个地级市均有国家级贫困县区,其中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市辖所有县区均为贫困县区。截至2013年末,全省国家标准(年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下贫困人口451万,省级标准(年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下贫困人口575万,分别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2%和15.3%左右。
2011年以来,西安分行将金融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民生金融政策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建立民生金融主办行制度和民生金融督导点、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联动、构建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示范行动、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金融宣传与教育,在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引导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一是优化基础货币投向,发挥再、再贴现的政策工具作用。截至2014年7月末,陕西省贫困县区支农再余额55亿元,其中《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新增20亿元。二是落实定向降准措施,释放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如对贫困地区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考核达标的16家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比同类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二)以创建主办银行制度为推手,带动金融机构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为了将民生金融做实做深,2012年,西安分行创新出台了《关于建立陕西省民生金融主办银行制度的意见》,此项制度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的高度肯定,并在《2014年信贷政策指导意见》中向全国推广。截至2014年6月末,全省范围内已创立各类民生金融督导点86个,在贫困县区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
(三)以强化财政货币政策联动为重点,形成扶贫开发的协同合力。主动加大与陕西省扶贫办的协调力度,推动实施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立扶贫担保基金的试点方案,提升扶贫资金运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动效应。2014年3月西安分行与汉中市政府就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开展联组专题学习,并签署了《金融支持汉中扶贫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人行汉中中支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区域集优”试点工作。由建行陕西省内分支行、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模式——“助保贷”业务在全省的蓬勃开展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四)以构建秦巴山区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为纽带,探索跨区域扶贫新模式。2013年,为适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新形势,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支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在统计信息共享、金融服务监测和扶持政策效果反馈及研究等方面的联动协调与沟通,西安分行与武汉分行、成都分行、重庆营管部、郑州中支、兰州中支等秦巴山区六省(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2013年10月,联合签署了《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合作备忘录》,并制定了《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实施细则》。
(五)以实施扶贫创新试点为途径,实现金融扶贫精准化。为了有效发挥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西安分行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功能积极做好秦巴山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启动实施“金融精准扶贫计划”,在秦巴山区建立“一市一县、一县一企、一镇(乡)一户”工作机制,即每个地市确定一家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每个县区确定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镇(乡)要确定一个金融扶贫重点户,以此为示范带动全省金融扶贫深入开展。
(六)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突破,满足扶贫融资多样化需求。西安分行及省内分支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涌现出一系列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扶贫开发金融创新产品,为金融扶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金融机构在信用、抵押品范围和品种、产业链融合等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努力破解贫困地区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瓶颈。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安康小额信用“旬阳模式”曾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充分肯定。
(七)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为依托,提高金融服务可获性与便利性。引导金融机构扩大ATM、POS机、手机支付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覆盖面。目前,全省农村地区共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站30444个,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积极畅通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通道,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支付系统覆盖率。2013年组织农行陕西省分行在商洛市商县等三个县(区)开展的QPOS手机支付模式的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八)以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为基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扶贫过程中,尤为重视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陕西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围绕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村镇创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用服务体系和信用知识教育培训六项机制,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九)以开展金融宣传教育为手段,促进扶贫融智与融资相结合。陕西省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确定的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省份,西安分行通过整章建制、落实责任、创新培训等方式,积极配合全省开展“雨露计划”。确定渭南白水县、铜川宜君县、榆林绥德县等贫困县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实施“金惠工程”,基本做到了培训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三结合”。
(一)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支撑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在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持下,陕西省贫困地区(指58个县区,包括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三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45个,以及片区外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5.7%;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7%,增速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3.1%。以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为例,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053元、6624元和6223元,分别同比增长14.1%、13.9%和14.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3个、1.1个、1.9个百分点。
(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稳步推进开发式扶贫持续深入。截至2014年6月末,陕西省贫困地区农林牧渔业余额614.2亿元,同比增长13.4%;农村企业余额400.6亿元,同比增长21.9%;农户余额807.3亿元,同比增长16%;小额信用余额223.5亿元天博·体育,同比增长25.8%;扶持性余额48.6亿元,同比增长32.6%。除农林牧渔业增速低于各项增速外天博·体育,其余各项增速均大幅高于各项增速。
(三)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截至2014年6月末,三区陕西片区金融机构服务空白行政村同比减少97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数2156个,同比增加67个。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县区企业和居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
(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加快,切实缓解了贫困县区融资难的局面。贫困地区地域特色鲜明,差异明显,金融业只有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扶贫开发。如汉中市西乡县相继开办了收费仓储质押、“茶叶通”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等13种农村金融创新类信贷产品,截至6月末,这些产品余额19.2亿元,占全部余额的42.06%,较好地解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大额担保抵押缺失问题。
(五)金融生态不断改善,逐步营造可持续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金融扶贫中坚持“扶贫先扶信”的理念,注重企业和农户信用意识的培育。组织农村金融机构为607.5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户423.5万个,创建信用村、镇4239个。在培育推荐的1000个农户中,694户获得银行1794.9万元。通过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全省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金融支持可持续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氛围。
下一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将继续发挥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持续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示范行动”;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努力保持信贷适度合理增长;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倾斜扶持作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财政与金融对接融合,有力发挥扶贫政策合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水平与绩效。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