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天博·体育我国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现状如何! 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时期天博·体育,要推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必须对中国的贫困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导致贫困的症结与根源。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下一步工作重心应放在提高贫困群体收入,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上。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返贫率一般在20%以上,其中2009年的贫困人口中返贫人口占比高达62%,大多脱贫户因病、因自然灾害、因学等导致返贫。
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风险抵抗能力弱,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一旦受到极端自然灾害影响或是不幸患病,很容易重新陷入绝对贫困状态。
因此,单纯的物质补贴扶贫方式并不能培养贫困人群的自我可持续性,必须刺激其生产积极性,提高其自身的发展能力。
贫困长期化和跨代化趋势会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造成阶级固化。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我国贫困人群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如受教育权、接受金融服务的权利。
自2013年到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不断增加,但城乡经济差距仍然巨大。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两者差额仅为2493元,而同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差额高达13139元。
这意味着农村居民的储蓄结余较少,很难依赖自我财富积累获得生产初始资金,存在相对较高的信贷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对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主要集中于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我国农业保险服务的农户数从2007年的4981万户次增长到2019年的1.95亿户次,对应保费收入也从2007年的51.8亿元增长的2019的572.7亿元。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日趋完备,总体上实现了人人有银行结算账户天博·体育,乡乡有ATM,村村有POS。
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100多家农村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与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系统全面联网。
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邮政储蓄等新型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458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其中包含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信用社812家、村镇银行161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5家,涉农金融机构占比过半。
其中涉农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的比重高达24%,累计增长534.4%,平均年增速为16.5%。
贫困群体缺乏独立自主的生产积极性、金融意识和客观条件,导致其无法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开展生产,获得经济收入。
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发达,农业现代化进程较弱,缺乏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方式的条件,从客观上限制了对资金的需求。
普惠金融要发挥精准扶贫效应,需要财政、扶贫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产业政策天博·体育、金融政策和地方帮扶政策的协调作用。
自提出精准扶贫、强调脱贫攻坚以来,我国各省市、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但是各政策之间缺乏联动,各级地方政府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普惠金融扶贫纾困的效率受到影响。
第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扶贫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扶贫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合理的总体布局安排。
由于贫困群体致贫原因复杂,政府工作人员很难基于统一的贫困标准精确识别扶贫对象,难免会出现遗漏贫困户、错判贫困户的情形,导致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不科学。
由于大部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被动参与精准扶贫项目,并不了解精准扶贫的条款设置和还款模式,仍旧倾向于通过传统的渠道获取资金。
第一,扶贫的申请流程较为复杂,信息披露程度低,由于大多数申请者的受教育程度低,这无形中增加了其获取扶贫资金的难度。
东部地区模型拟合优度较低,普惠金融的扶贫效应呈现出明显的“U”型,普惠金融指数拐点位于62.70。
其中,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在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0.0218,而在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0.0114。
引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贫困发生率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说明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数更能反映贫困地区的金融排斥现状。
在普惠金融发展初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增加能够直接作用于当地贫困指标的减少,该效应在人口稠密地区更加显著。
而随着普惠金融发展,其扶贫效应呈现“U”型,抵达拐点处后,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无法消除贫困,反而会助推城乡壁垒的形成。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