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天博·体育银行+金融科技案例解析:以北京、上海、杭州、徽商银行等城商行为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传输、接收、分析天博·体育、处理技术的。技术的演进创新改变了金融模式、业务和产品,打破了金融交易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数字驱动下,传统银行业务亟待转型发展。 财资君为此整理了各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案例汇总,本文为银行+金融科技案例汇总系列第三篇:城市商业银行篇。
北京银行围绕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聚焦智慧数据、智慧渠道、智慧服务三大支柱,持续关注和提升各项金融科技技术平台能力,并加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向业务场景转化。智慧数据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三大技术平台能力体系,加快释放大数据价值。产品化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涵盖“营销、风控、指数、资讯”四大主题的大数据产品化服务体系。完工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风险滤镜”反欺诈引擎支撑网贷等创新业务开展,“千人千面”理财推荐模型提升手机银行客户体验,场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天眼智能门户全面投产,开辟数据治理新模式。提升智慧服务能力,依托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和微服务架构,逐步形成以分布式“支付服务、网贷服务、账户服务”为中心的基础服务能力,接入网联支付清算平台和银联无卡快捷支付平台,完成金融服务互联平台和网贷平台建设。提升智慧渠道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渠道服务流程与体验设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推动渠道智能化、轻型化转型发展。聚焦移动优先战略,完成零售手机银行4.0投产,结合大数据、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化手机银行。发布“京管+”企业手机APP,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上海银行致力践行“运营智慧安全、开发友好高效、技术创新引领”信息科技战略目标落地执行,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持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递增科技投入,有力支撑全行业务发展。上海银行连续三年在中国银保监会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处于同类银行领先水平。
设置专项创新基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驱动策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2018年内,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进行会计档案影像识别,识别率超过90%,人工补录量降低53%;企业开户采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填单,企业开户时间从20分钟左右缩短至2分钟左右,相较人工处理效率提高10倍以上。坚持将数据治理与应用作为经营核心和创新来源,应用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型进行自动消费授信,在线消费审批日处理峰值同比提升5倍天博·体育,线下零售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平均提升75%,信用卡发卡自动审批率近50%,日产能峰值突破2万笔。
完成核心系统建设工程,新系统具备业务敏捷化天博·体育、产品工厂化、定价差异化、风控体系化能力,培养了一支适应时代变革、勇于开拓创新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为未来战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投产分布式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应用架构体系弹性化伸缩和集约化管理,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持续推进ITM(智能柜员机)创新应用,柜面超9成理财销售和7成开卡业务量迁移到ITM,有效解放网点生产力。升级智慧柜面平台,采用购物车交易模式提升业务办理效能,联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营销服务,网点营销效率和盈利能力均显著提升。
积极推进云优先策略,IaaS云(基础设施云)资源占比增长100%,计算资源快速交付及管理能力增强。深化运维大数据应用,每天接收约10亿条应用及系统日志记录,实现交易实时监控;基于大数据形成网点综合运营视图,实时反映业务运营情况。业内率先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机房巡检,形成“动环监控系统+智能机器人+专业工程师”相结合的生产运维巡检体系,实现数据中心运行状态实时可视、可控。 通过线上、线下、带教传授和岗位锻炼等完善的多元化职业培训,快速提升年轻员工的专业和综合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四年累计开展前瞻性研究50余项,持续提升自主掌控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城商行中率先设立异地开发测试中心,形成上海总部和苏州分部协同开发新格局,增强科技自主可控能力。变革开发组织方式,打造敏捷交付团队,加强科技业务深度融合,有效应对互联网趋势下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与“盛”的战略相匹配,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江苏银行乘势而起,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交易银行的应用,升级产品服务,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据史初江介绍,江苏银行对金融科技不吝投入,2017年的投入额高达3.38亿,占营业收入的1%。除了资金的投入,江苏银行在人员建设上也在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成立大数据部以及各类金融科技小组,科技人员在员工总数占比接近4%。但目前,懂金融同时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仍然较为匮乏。 金融科技对交易银行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金融科技扩大了银行的金融服务范围,帮助银行更好地触达长尾客户,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能力;第二,金融科技帮助银行更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对海量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找出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然后提供相应的服务。第三,金融科技减少金融服务成本,线上化、智能化的流程提升银行服务的便捷度,例如区块链技术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金融云可为客户提供远程的、基于需求的服务,架构灵活能有效节约总开支。 目前,江苏银行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在交易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实现物联网动产质押业务,以及将区块链应用至票据贴现业务,并完成苏银链的区块链平台建设。2017年11月,江苏银行首次将区块链+票据贴现应用至业务中,与无锡农商行合作完成票据跨行贴现业务,将交易信息记录在苏银链的分布式账本中,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伪造,重塑信任机制,减少信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前,江苏银行和江苏省联社共同设立了融联创金融合作平台,而江苏银行将该项业务在平台中推进,打造新型区块链票据业务生态圈。企业通过登录融联创合作银行的网银,可以在平台内发起票据贴现申请,而办理贴现的银行通过查询银行区块链记录的信息,更加便捷安全的办理贴现业务。 除了票据贴现的业务场景,江苏银行紧扣“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银行”的战略,将区块链应用于福费廷、信用证、应收账款、供应链等方面,以联盟链的形式解决低效率和数据易篡改的问题,并在多业务场景上迅速扩大规模,提升自身在区块链领域的影响力。在动产质押方面,江苏银行结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存货e融”服务,提升动产质押风控水平:一方面,借助物联网感知技术,与仓储监管机构数据共享,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物联网动产融资业务,实时获取质押物动产的信息,防止虚假仓单的发生;另一方面,将动产质押的信息共享至银行区块链,进一步降低信息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此外,江苏银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建设,譬如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平台、“智慧大脑”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风控和智能营销,自主设计大数据风控产品,结合传统风控的功能,升级风控模式,而且以精准发掘客户、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和精准提供服务方案为指导,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江苏银行特色场景服务“车生活”中,就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嵌入智能“魔方”定制化专属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以此个性化排序平台中的功能和推荐金融产品。每位用户都拥有“私人订制”的独特界面。
南京银行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积极拥抱科技变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服务及标准化融资手段,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与知名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理念及技术,探索城商行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南京银行在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中,已进行流程化和线上化改造,目前正从线上化向数据化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需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以数据为支点,结合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和开放的系统管理。 南京银行首先在2018年3月成立数字银行管理部,负责全行的数据治理,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该部门主要有两项职责:整合内部外部数据,并标准化处理;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连通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统筹数据处理工作。在数据驱动下,该行打造了“鑫航标”大数据平台,通过外部数据数据源调研和行内数据分类整合,并筛选关键指标,建立统一标准,建立大数据信息集群,应用于风险管理、客户营销和内部管理等领域。其次,加大对科技的投入。2017年该项投入为4.4亿元,2018年预算5.2亿元,增幅达20%。南京银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例如科教创新园新数据中心,优化科技研发环境和系统架构。同时,完善升级平台和人才储备,为科研创新提供有效支撑。第三,南京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引入外部专业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共享生态圈。2017年9月,南京银行与阿里云、蚂蚁金服合作发布“鑫云+”互金开放平台,应用阿里云的IAAS平台和蚂蚁金服PAAS平台的技术能力,构建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具有灵活性、高效率的特点,适合大规模、高并发的业务场景,并通过Open API、SDK等途径,输出南京银行的产品服务能力。
杭州银行不断加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高IT支撑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前端线上化、中后台集中化为着力点,重点推进消费信贷产品线上化改造、财富金融综合营销系统改造、网点智能化改造和业务场景化改造,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打造极致客户体验,推出了一系贴近市民、惠利百姓的新业务和新产品。 聚焦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推进线上化支撑能力建设,搭建“一体化线上客户服务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拓宽财富产品线,创新营销模式,加快开放平台合作,提升与平台的联合运营能力;加强清结算服务输出,拓展各类清结算场景,优化移动支付;建立自主可控的网贷数据风控平台,稳妥开展具有明确消费场景的分期业务。
徽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实践之路以及新技术在交易银行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实践,目前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创新建立小微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消费金融,推出快e贷、微联贷等线上产品。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聚焦场景化,完善信保网贷,推出一元享花、天机智投等直销银行产品。二是成立大数据部(2017年5月成立,隶属信息科技部下的二级部门),主要负责全行数据治理,外部数据的引入及管理;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设和优化等。三是探寻与三方平台合作,先后与京东金融、阿里云等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寻求和探讨与三方平台在数据运营、智能决策、流量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及切入点。四是上线线上供应链系统运营,打通了1+N保理业务的线上渠道。一方面,在线即时实现卖方对应收账款的转让和买方对应收账款转让的确认等操作,核心厂商通过线上传递的信息可以与徽商银行掌握的卖方融资信息即时交叉验证,使得整体贸易背景易于把控,操作风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卖方企业直接从企业网银端发起提款申请,无需每次放款均向银行提供纸质借款申请材料,一次授信,随用随借,便捷高效。通过线上提款模式,放款响应在1小时以内,放款效率大大提升。五是搭建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该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覆盖企业网银,集成现金管理,推出小企业特点个性化产品体系)、两个服务渠道(PC和移动端)、三类特色金融产品(涵盖了“存、贷、汇”主要业务)、四项功能模块(金融服务、增值服务、渠道服务、信息服务)。六是打造基于大数据的全线上信用产品“信e贷”。该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小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为依据,通过在线受理与审批,为小企业提供信用业务,授信期限最长可达一年,最高额可达500万元。截至目前发放超过300户,余额4个多亿。七是总分行层面均成立互联网金融团队,对金融科技高度重视,现已开始着手交易银行行内系统整合及线上渠道、移动渠道建设的规划工作。
公司不断提升科技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推进科技与业务融合创新,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对业务的支撑能力。
一是全面推进业务创新,上线票交所直连、数字国结、个人CRM2.0、作战地图、企业级指标、外币头寸管理等重点项目,推动营销标准化、业务线上化、管理数据化;
二是持续创新,推动ICR技术、RPA技术、智能外呼、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技术验证及业务可行性研究;
三是持续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总行成立测试中心,各业务部门成立IT支持部,一线分行和新一线分行设立独立的科技部,进一步加速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公司信息系统运行高效稳定,信息系统架构持续优化,系统运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连续性持续提升;新数据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完成重要系统的双活建设,持续提升业务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处于同类银行领先水平。
公司经过持续积累和不断投入,科技水平已在同类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公司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实践运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不断挖掘新的业务模式和特色产品服务,进一步助力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公司2019年将建成新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与现有数据中心组成业内领先的双活数据中心架构,系统支撑能力将显著增强,业务连续性更有保障,将有力支撑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平台建设,夯实底层数据基础。公司致力于大数据风控平台建设,快速吸收外部数据,丰富底层数据类别,为授信准入、预警管理、反欺诈提供风险线索。同时,通过建立客户风险统一视图、企业关联图谱、担保关联图谱等,更加直观、全面地提示风险。二是强化技术引入,推进反欺诈体系建设。公司持续完善反欺诈体系的建设,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客户信息,综合运用人脸识别、视频认证、设备指纹、模糊匹配算法等金融科技技术,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度对客户异常信息和行为进行诊断和处理,以实现高欺诈风险的识别和拦截。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