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你到底在那种产业中工作?中国经济行业划分给你答案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形成了市场中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将具有同类属性的生产活动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最早从事的是种植、狩猎等农业生产活动。18世纪工业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而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工业化国家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是观察分析国民经济循环生产环节的重要内容。
我们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是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即按照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以及劳动加工对象,将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是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第二产业是基于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产业;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在每一类产业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到行业。行业(industry)在国民经济统计中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目前国际上涉及经济活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建立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欧盟统计局建立的欧盟产业分类体系(NACE),以及日本建立的日本标准工业分类体系(JSIC)。我国基于联合国ISIC分类原则,建立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1984年首次发布,之后随着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分别在1994年、2002年、2011年和2017年进行了四次修订。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共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见表1-3-1),我国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前三个行业又合称为工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归入第三产业。同时,我国还专门将农、林、牧、渔业和工业中具有服务业性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也划归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实际上囊括了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提供服务的部门,因而又被称为服务业。
由于各行业增加值是GDP核算的基础,所以行业增加值数据与GDP按季度和年度同步公布。其中,各产业和行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按现价公布,增长速度则是按不变价计算。根据表1-3-2,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主体,占GDP的比重超过54%。但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三产业实际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低。分行业看,虽然制造业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主要行业门类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占比次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新冠肺炎疫情对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冲击最为显著,三个行业在2020年均出现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占比不高,但增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尤其是2020年仍保持了近17%的高增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房地产业、金融业在2020年增速均较2019年有所加快,占GDP的比重也不同程度提高。所以,从产业、行业运行数据可以看出供给侧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变化的基本情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第一产业产出的各类农产品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制造业等生产活动原材料的重要来源,所以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见表1-3-3),第一产业主要包括门类A农、林、牧、渔业中的前四个大类,即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如图1-3-1所示,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一产业产出的迅速增长。进入80年代中期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的增长进入一个平稳减速的阶段,2019年降至3%左右。
以总产值衡量各行业的产出(见图1-3-2),种植业是农林牧渔业的主体,但比重在不断下降,从改革开放前的高于80%降至2019年的56%;畜牧业、渔业的占比则有明显的提升。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肉、蛋、奶及水产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其中,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中仅次于种植业,2019年的占比为28%,接近三成。
除了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指标外天博·体育,国家统计局还公布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猪肉、牛肉、羊肉等农产品产量在内的实物量指标(1)。我国是全球农业生产大国,2020年,小麦、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7.3%和23.2%,猪肉产量尽管较往年有大幅下降,但占比也仍然高达37.6%(2)。
根据表1-3-4,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 949万吨,相当于13 390亿斤,连续第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其中,大米、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品种,全国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40%的人以面食为主。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和工业用粮(3),目前饲料消费占我国玉米国内消费量的比例超过50%,工业消费占比更是上升至近40%。
我国在2014年的新粮食安全战略中提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十四五”规划更是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提出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6.5亿吨以上。目前,我国谷物基本能够实现“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如图1-3-3所示,长期以来,三大口粮作物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对外依存度)都比较低,近几年小麦、玉米都不超过10%,稻谷出口还略高于进口。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是大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上升,2013年后一直保持在80%以上,最高时接近90%。
对我国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另一类农产品是肉类,特别是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每一次猪肉价格的大幅涨跌都会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国家统计局按季度公布肉类产量的累计值和同比增速天博·体育。
如图1-3-4所示,在改革开放初期,猪肉产量占我国肉类产量的94%以上。随着肉类消费的多样化发展,猪肉产量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占肉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但即便如此,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依旧保持在50%以上。
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猪肉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相比2018年下降近1300万吨,已经超过了猪肉的全球贸易规模(4),这意味着依靠进口无法完全弥补国内产量下降造成的供需缺口,因而单靠扩大进口难以有效起到平抑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的作用。
从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角度看,未来我国除了要继续稳定口粮的产量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豆、猪肉等农产品的国内生产供给能力。
第二产业的成长是一个国家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图1-3-5,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最高,按增加值计算约占七成。采矿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计约占一成。所以工业占比超过了80%。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8年时接近20%。
工业,主要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含了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41个大类的行业。
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在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机器大工业逐步替代工场手工业之后。工业是现代社会主要的物质财富生产部门,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即便是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也在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5)。以钢铁业为例,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9.96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3.3%。
工业的三个门类中,采矿业是指以自然存在的矿物资源为开采对象的工业部门,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金、银、铜、铁等金属资源,以及砂石黏土、盐、石灰石等其他矿物资源(见表1-3-5)。其中,第8大类的黑色金属主要是指铁、铬和锰,这三种金属都是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除此以外的金属被称为有色金属。采矿业一般在资源富集型国家占比较高,比如沙特阿拉伯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的采矿业占GDP比重在40%左右。
我国部分矿产品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比如,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2019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8.5亿吨,占世界产量的47.3%;原油产量为1.9亿吨,居全球第六位。虽然如此,目前采矿业占我国GDP的比重在2.5%左右(2017年为2.56%),在国际上属于较低的水平。
制造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生产出各类物质产品的行业,包含了序号为13—43共31大类行业(见表1-3-6)。按照产品的用途划分,制造业行业中一类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行业,比如食品、烟草、服装、家具、汽车以及手机、计算机制造等。另一类是生产资本品的行业,也就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这又包含了两种行业,一种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再加工,为其他制造业提供原材料,比如化工、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还有一种是为其他制造业提供机械设备,比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等。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创造能力,制造业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都是制造业强国。比如,美国虽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1%,但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仍然排全球第二位,德国、日本也都是公认的制造业强国。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为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020年考虑到我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国家,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仍属于我国。但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是指供电、供暖、供气和供水的生产部门(见表1-3-7),比如发电厂、热力、燃气和自来水公司等。
工业中,采矿业与制造业分别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位置,无论是上游供给还是下游需求出现波动,都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联动影响。比如,上游采矿业因为突发事件出现减产,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时,会进一步将供给紧张和涨价压力依次传导至中、下游的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企业,引起最终消费品的供给短缺和价格上涨。反之,下游需求旺盛会带动资源类产品价格提高,进而刺激上业企业扩大生产,行业增加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虽然也是采矿业的下业,但行业企业多数属于公用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或者国有企业运营,供给和价格更多由政府管控,因而行业增加值在经济波动中的变化相对较小。
我国工业统计数据相对农业和服务业更为丰富。不同于农业生产需要依照时节进行,工业生产基本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主确定,生产周期也相对更短,因而数据频度更高。
国家统计局除了按季度公布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和增速,还通过工业统计调查,按月度公布规模以上工业(7)增加值和同比增速数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为40%~50%。近年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至30%左右。但工业相比服务业波动更为明显,工业运行情况仍是跟踪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以及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移动平均值作为增长趋势的反映,从图1-3-6中可以看到,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趋势与GDP增速基本一致,所以月度指标对于预判季度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经济景气分析中常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一致指标。
产能利用率指工业企业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8)的比率,衡量企业生产的饱满程度,是产品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反映。通常情况下,当企业产品需求旺盛时,产能利用率会上升,反之则下降。国家统计局按季度进行工业产能利用率调查,在每季度结束后第一个月中下旬公布数据。
根据图1-3-7,2013—2015年间,由于钢铁、水泥等行业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实施在2016年后逐步好转,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以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巨大波动。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时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一度降至67.3%,但随着二季度后企业复工复产,产能利用率四季度时已经回升至78%,甚至高于2019年四季度时的水平。
国际上通常认为产能利用率的合理水平为79%~90%,超过90%被认为是产能不足,低于79%则说明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如果以此标准衡量,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已接近合理水平。
除产能利用率指标外,国家统计局还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对应的会计科目,每月公布资产、负债、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指标,从而能够从多个维度,更加全面地反映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其中,由于国家统计局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项指标有同比增速数据。
根据表1-3-8,2020年,尽管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仍实现了正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4.1%。三个行业中,采矿业利润降幅最为明显,达到31.5%,这与疫情导致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密切相关。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7.6%,远高于营业收入1.1%的增幅,表明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利润是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利润增长的放缓会对企业投资产生负面影响。2011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放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逐年下滑。以制造业为例(见图1-3-8),企业利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随着制造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在2020年9月转正并在此后进一步回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有望延续反弹的势头。
除了直接使用上述指标分析行业运行情况外,还可以使用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通过各指标间的相互运算,得出一系列用于反映工业企业运行效益情况的新指标。比如,将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可以计算出行业资产负债率,用于反映行业企业负债水平的总体情况,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使用产成品存货和营业成本计算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用于反映行业产成品销售的快慢,并可以与产成品指标结合,衡量行业库存周期的变化;将行业增加值除以该行业的平均用工人数可以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用于反映单个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行业增加值,衡量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根据表1-3-10,2020年,我国工业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改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6.1%,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但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天和5.8天,反映出疫情对企业存货和资金管理产生明显的压力。
除了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工业运行指标外,国家统计局还会公布发电量、生铁、原煤、钢材、水泥、集成电路、汽车等工业产出的实物量指标,这样在判断工业运行情况时,可以避免货币币值变化的干扰。所以,发电量、水泥、钢铁等实物量指标既能够直接反映相关产业的运行情况,同时由于上下游产业间的联系,还可以成为观察下业景气的窗口。
以发电或用电量指标为例,在各行业中,工业用电量占比最大,被视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我国工业生产的活跃度以及工厂的开工率,发电量同比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度同步。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经济增速的一致指标,所以发电量同比增速也是经济增速的一致指标;同样,投资需求会带来水泥产量的变化,所以水泥产量也可以作为判断房地产投资走向的重要参考。具体见图1-3-9。
建筑业是指从事房屋等建筑物建造、设备安装以及建筑物维修等活动的生产部门。建筑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在7%左右。按照建筑业统计调查制度,统计主要是季度和年度数据,除了行业增加值外,衡量指标主要是建筑业总产值,按类型又可分为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以及其他产值。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是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比如房屋的建造、矿井的开凿、修路架桥等,是建筑业企业的业务主体,占建筑业总产值的近九成(见图1-3-10)。安装工程产值是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但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约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其他产值是指总产值中除前两者以外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不足4%。
建筑业的产出成果主要形成各类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如,我们居住的房屋,企业生产用的厂房以及各类道路桥梁、港口水库等。如图1-3-11所示,建筑业的发展与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根本区别在于,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而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服务业分为F类到T类共计15个门类,是分类最多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占比最高、拉动最大、吸收就业最多的行业。如表1-3-11所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中增加值规模居于前三位的行业。
由于季度数据难以满足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需要,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情况下,观察服务业高频数据变化成为判断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依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服务业生产指数,用于及时地反映服务业经济活动的月度运行态势。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反映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不同于增加值指标,服务业生产指数没有扣除中间消耗。
受月度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及时性的影响,目前服务业生产指数主要覆盖从批发零售业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3个行业门类,暂不包括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以及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9)。如图1-3-12所示,2017年以来,我国服务业产出呈现增速放缓的走势,与GDP核算口径下第三产业同比增速的趋势基本一致。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服务业产出大幅下滑,但下半年后逐步恢复至正常的增速水平。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包含铁路、道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以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如图1-3-13所示,1992—2008年间平均保持在10%左右。2008年后增速降至10%以下。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20.1%降至2019年的7.9%。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交通运输,尤其是客运受到极大冲击,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全年仅增长0.5%,占GDP比重进一步降至7.5%。
除增加值以外,月度发布的实物量指标也可以用于观察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运行情况。比如,运输量反映了交通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货物和旅客的数量,衡量指标又可进一步分为运量和周转量。其中,运量指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或人数,单位为万吨或万人。周转量是运输企业所运货物吨数与其平均运送距离的乘积,或者是运送旅客数量与其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单位为“万吨·公里或万人·公里”。交通运输部每月中下旬公布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货运量以及相应的周转量指标,此外还有快递业务量、中心城市客运量、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
如图1-3-14所示,从运量指标看,我国客运、货运都是以公路运输为主。如果以周转量为衡量指标,我国客运以铁路为主,货运则是以水路为主,反映出我国公路运输主要为短途运输,长途运输以铁路、水运为主。同时,不同运输方式运量和周转量的比例变化也反映出,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博·体育,人们出行选择航空、铁路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解决经济活动中资源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所以运输量也是宏观经济活动的反映(见图1-3-15)。我国铁路货运货物以煤炭、铁矿石、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为主,其中煤炭运输占铁路运输比重占五成以上。因此,铁路货物运量与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而公路运输更为灵活、便捷,货运商品范围相对更为广泛,其与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相关性更高。
快递业务量反映了网络销售、直播电商等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情况(见图1-3-16)。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快递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2008—2019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收入超过7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万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网络购物的普及,带动了快递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830亿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30.8%。
批发和零售业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含个体经营者)进行商品的批量销售,后者主要面向个人销售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是国民经济循环中流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高的行业,也是重要的就业吸纳部门。2019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人。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零售业从业人数超过6100万人。
近年来,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商业房屋租赁成本上升以及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的发展,传统批发和零售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行业增加值增长明显减速,如图1-3-17所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现1.3%的下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降至-5.7%。
由于批发商品中包含了销售给零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部分,这部分商品最终也会通过零售的途径出售给最终消费者,所以零售销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批发和零售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衡量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情况的月度指标主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商品零售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是消费需求的反映,也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的体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部分约占11%,商品零售部分约占89%。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餐饮收入大幅萎缩,商品零售额占比上升至90%以上。如图1-3-18所示,2010年以来,我国商品零售额增速整体呈放缓的态势,从2010年的20%左右降至2019年的10%以下。2020年上半年,商品零售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下半年虽然恢复正增长,但增速依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行业,包含了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以及其他金融业等大类。如图1-3-19所示,在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90%,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占2.8%和6.5%,这也反映出我国的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2020年新增人民币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达到57.5%,而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分别仅为12.8%和2.6%。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增长波动较大。在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中,基础的统计资料主要是人民币存余额、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增速,所以金融业增加值受三者影响较为明显(10)。以证券业为例,高涨、交易活跃会带来证券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大幅攀升,进而推动行业增加值增长。如图1-3-20所示,在2006—2007年以及2015年两次牛市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均出现了高速增长。再比如2016—2018年,受国家“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银行体系存增速放缓,表外融资萎缩,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显著放缓。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仍达到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24.5%。分行业看,全年上证综指上涨13.9%,深证成指上涨38.8%,沪、深日均成交8511亿元,同比增长63%,由此带动证券公司净利润达到1575亿元,增长28%。同期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余额分别增长10.2%和12.8%,增速比上年提高1.5个和0.3个百分点,但2020年银行业净利润出现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全年净利润较上年下降了2.7%。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由于2020年金融业增速远高于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外的其他行业,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至8.3%,创出历史新高。
房地产业包含了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租赁经营等活动。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本)中的规定,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首先要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就是要购置土地,然后进行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这一环节通常由建筑企业来完成,之后再进行项目转让或者房屋的销售、出租。所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有许多房地产公司既进地产开发,又有房屋建筑业务。
单就房地产业来看,如图1-3-21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业增加值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9%,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13.5%,创历史新高,比1978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4%。
通常认为,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拉动作用强,实际上是包含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施工环节,而这部分一般统计在建筑业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建筑业的统计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涉及实际物质生产,也就是施工建设的环节,而除此以外的房地产经营、管理等服务性的环节则属于房地产业统计范围。
在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环节中,建设施工会拉动钢铁、水泥、玻璃、工程机械以及设计、物流等行业,在装修装饰环节,会带动陶瓷、家具、家电、园林工程等行业,在销售和管理环节,还会带动金融、经纪、物业等行业的发展。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一个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消耗的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对这个部门的依赖性越强。使用2018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其他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如图1-3-22所示,建筑业对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之和要高于房地产业,表明同样单位价值的产出中,建筑业消耗的其他行业产品价值占比更高,因而对这些行业的拉动作用更强。其产出所消耗的其他部门产出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如玻璃、陶瓷、石材、水泥)、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如钢铁)、金属制品、化学产品、电气机械和器材、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等制造业行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综合技术服务等服务行业。房地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消耗则主要集中在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部门。所以,2020年,房地产业的增长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从工业行业的营业收入变化看(见图1-3-23),建材、家具、家电、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与房价周期波动的同步性较高。
国家统计局每月下旬会公布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其中包含了土地购置、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的累计值和同比增速,可以反映房地产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情况。房产地开发指标见表1-3-12。
如图1-3-24,销售面积变化要领先于土地购置和房屋新开工面积,这说明房地产需求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决策。当房屋销售较好时,企业往往会加快拿地和开工建设,反之则会减少土地购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所以企业土地购置和新开工面积变化基本同步。由于我国采取房屋预售制度,竣工面积一定程度上是预售的实现,而施工面积则反映了后续几年供给,待销售面积反映了房地产库存情况。
以上行业监测指标都是基于经济实际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还有一类基于问卷调查,反映市场主体预期变化的经济指标,在监测宏观经济和产业运行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往往起到预警作用。使用比较多的是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经常听到的PMI指数,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该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而来,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用工等各个环节,通常划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大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反映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标。
以制造业PMI的编制为例,被调查者只需对每个问题在(比上月)增加、基本持平或减少三种答案中选择一种。每项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比如,假设认为经济扩张的采购经理人所占比例为a%,收缩的比例为b%,当月制造业PMI可以表示为a+0.5×(100-a-b)=50+0.5×(a-b),如果认为经济扩张和收缩的采购经理人所占比例相当,即a=b时,PMI=50。所以PMI以50作为经济活动扩张或收缩的分界点,当PMI高于50时,表示被调查采购经理人中认为经济扩张的比例要高于认为收缩的比例,反映经济总体扩张;反之则表示经济总体收缩。由此也可以看出,PMI是环比意义上的指标,反映的是当月相对于上个月的变化情况,这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指标时常用的同比数据有所不同。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这13个分类指数(见表1-3-13)。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PMI并非由全部分类指数汇总而成,而是主要由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得到,权数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设定。计算公式为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30%+生产指数×25%+从业人员指数×20%+(10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15%+主要原材料库存×10%
我国存在两个版本的PMI指数:一个是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也被称为官方PMI指数;另一个是由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编制,但由其他企业或机构冠名,目前是财新传媒冠名,所以通常被称为财新PMI。两个指标调查、编制方法虽然大体相同,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样本超过3000家,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财新PMI样本企业仅430家,更多涵盖的是中小型以及出口导向型企业。二者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如图1-3-25所示)。
由于PMI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快速、简便,通常在每月初发布,时间上早于其他官方数据,所以已成为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各分项指数对于预判出口、价格、就业等领域形势的变化也有较强的先行或一致性。如图1-3-26所示,PMI出厂价格指数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速,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环比增速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以对统计局公布的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预测。
除制造业PMI指数外,国家统计局还调查编制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这10个分类指数。与制造业PMI不同的是,非制造业没有总的合成指数,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非制造业PMI指数按行业又分为建筑业PMI指数和服务业PMI指数。如图1-3-27所示,2012年以来,除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外,建筑业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景气,PMI指数基本都在55以上。但其中也有周期性的波动,即2014—2015年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此后至2018年出现回升,而2019年又有所减缓,这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同一时期内,虽然服务业PMI低于建筑业,但也基本保持着扩张的态势,均值在53左右,这也显示我国增长动力进一步向服务业转换。即便是2020年,服务业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也实现了较快的反弹,PMI指数在11月最高达到55.7,创2012年6月以来的新高。
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基础上,将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可以得到反映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PMI产出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综合PMI产出指数=制造业占GDP比重×制造业PMI生产指数+非制造业占GDP比重×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
如图1-3-28所示,自2017年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以来,除2020年上半年外,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变化相对较小,显示出这段时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其中,非制造业PMI指数要高于制造业PMI指数,表明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扩张势头相较制造业更为强劲。同时,非制造业PMI指数的波动也小于制造业,在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制造业PMI均一度跌至荣枯分界线附近,而同期非制造业PMI仍保持了54以上的较快扩张步伐。由于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远高于建筑业,非制造业的持续较快扩张也表明服务业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同时,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环比增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017—2020年,二者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9。根据时差相关分析,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环比增速是同步指标。由于PMI指数公布时间比GDP增速更早,在已知当季各月综合PMI产出指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二者历史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提前预估GDP增速。以常用的GDP同比增速为例,2021年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当月的综合PMI产出指数,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1—3月的均值,并估算出一季度GDP的环比增速。四个季度的环比增幅累计起来等于同比增幅,进而可以根据2020年后三个季度GDP的环比增速,估算出2021年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速是18.9%,与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值18.3%相差并不是很大。
(1)粮食产量按收获季节包括夏粮(主要是小麦)、早稻和秋粮,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其中,夏粮即夏收粮食,是指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夏收春小麦、大麦、元麦、蚕豆、豌豆、夏收马铃薯等。秋粮即秋收粮食,是指本年春、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粮食作物,如:中稻、晚稻、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大豆等。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以及谷子、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等其他谷物;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薯类中包括马铃薯、甘薯。油料产量是指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6)专用设备是指专门为一个行业服务应用的设备,如汽车制造流水线、医疗仪器制造设备等。通用设备指可以应用于两个及以上行业的设备,如在很多行业都会应用发电机、锅炉、电梯等。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2010年之前,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起这一门槛提高到2000万元。
(8)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9)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负责人就服务业生产指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2017-03-14.
(10)盛朝晖,王敏,尹兴中,郑燕丽.金融业增加值核算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2(10):39-42.
扫一扫关注我们